據中國發(fā)展研究基金會獲得的數據顯示,2010年,城市幼兒的學前教育已基本普及;但在中西部貧困地區(qū),平均的幼兒園入學率僅有30.1%。全中國需要幼兒園的村莊共有10萬個。
對于農村地區(qū)學前教育的資源供給和財政投入,民生需求很大。但是否應納入義務教育?近年兩會上,對此的爭議聲一直不斷。
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在2015年的兩會上就提出,可優(yōu)先在農村地區(qū)實施免費學前一年教育。
“形成以公立幼兒園為主,幼兒教育收歸政府管理的狀態(tài)。”全國人大代表賀優(yōu)琳在2016年全國兩會上也提出建議,取消低層次民辦幼兒園,保留少數高端的私立幼兒園,從而保證各類兒童都能接受到平等免費的學前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九三學社柳州市委員會專職副主委韋秋利則建議形成“以公共財政支撐為主,多渠道投入相結合”的學前教育投入體制。
王廣謙則在上述提案中建議,可以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yè)單位舉辦公立幼兒園,國家按核定的生均定額撥付財政資金;并支持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
“‘義務教育’與‘免費教育’不能混為一談。”然而,也有代表委員認為學前教育的問題根結并不在于“義務教育化”,
全國政協(xié)委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顧也力在2013年的兩會中就指出,幼兒教育發(fā)展的癥結所在是財政投入和師資隊伍,而不是納入“義務教育”。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則在公開撰文指出,義務教育的重要特性在于強制性和規(guī)范性,對于幼兒來說,強制上幼兒園可能會違背“天性”,“不利于成長發(fā)展”。 4/5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