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通訊員 馬志敏
一邊是思政課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授,一邊是學生低頭玩手機;一邊是思想陣地要占領,一邊是授課內(nèi)容、方法需創(chuàng)新;一邊是感慨信仰的缺失,一邊是對思政課的集體漠視……這樣的現(xiàn)實困擾著山東財經(jīng)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如何保證思政的到課率、及格率?如何培養(yǎng)有理性信念的當代大學生?今年開始,山財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推出了“整體性教學改革方案”,實施“情感體系實驗課堂”。
學生秒殺“搶作業(yè)”
“今天搶到作業(yè)了嗎?”“搶到了,搶到了。”參與“情感體系實驗課堂”的金融專業(yè)2013級二班學生馬曉雨難掩興奮,“張堯智老師在QQ群里發(fā)了明天要講授的內(nèi)容——新民主主義革命,我對如何推翻三座大山很感興趣,就第一時間發(fā)短信秒殺,搶到了這個作業(yè)。我要好好預習,明天上課好好聽,利用清明節(jié)假期認真整理,爭取拿到15分的滿分。”
從新學期開學,“情感體系實驗課堂”一經(jīng)推出,就受到學生們的追捧。
淘寶秒殺搶商品,作業(yè)居然也能“秒搶”。
這是學院實驗課堂的“發(fā)明”——教師主動出擊“搶奪”學生,“搶奪”課堂陣地。具體的操作流程是:老師講課前一天通過QQ群發(fā)布要講授的內(nèi)容,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研究興趣點,從教師發(fā)布內(nèi)容之時起到講課結束時,用QQ或短信“搶作業(yè)”,每班每次前5名搶到者有效。
學院10位骨干教師,7個學院的550余名學生率先加入教改實驗中。“過去那種固守刻板課明顯跟不上教改的需求了。馬克思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在課本、課堂、課桌三個方面存在著明顯的‘三個弱化’問題。”院長沈大光說。
沈大光所說的“三個弱化”,是課本難度性的弱化,課堂生動性的弱化和教學效果性的弱化。由于理論講授時新鮮誘人的東西少,空洞說教的成分多,導致師生雙方普遍對這一課程的興趣大減。
整體性教學改革的目的,正是針對這“三個弱化”,通過“三個激活”,即課本的激活、課堂的激活、學生的激活,逐步構建起具有山東財經(jīng)大學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立體課堂教學模式,實現(xiàn)課內(nèi)理論講授、課內(nèi)實踐感染;課外國情調(diào)研、理論知識競賽、自主德育平臺;校級系統(tǒng)思政育人體系等方面的有機結合,最終建立起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測試模式和評價手段,達到對大學生知識傳授、情感培養(yǎng)、信仰確立“三兼顧”的目的。
考試也可以“任性”
學生之所以對“搶作業(yè)”如此熱情,一個原因是老師設計的教學方法得到學生的認可,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份搶到的作業(yè)可以替代期末試卷中的論述題。
眾所周知,目前階段,考試依舊是檢驗學習的手段。馬克思主義學院整體性教學改革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握住“考試”這一指揮棒,將期末考試改革為過程性考試。
也就是說,學生搶到的作業(yè)以做論述題的方式過關,會得到13到15分不等的分數(shù),期末筆試時,試卷上的論述題不再答,這個分數(shù)直接代之,學生只需答單選和多選題即可。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引發(fā)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參與實驗課程的金融專業(yè)2013級一班王曉寧同學,就搶到了一個在老師看來都很難達到滿分的作業(yè)。
“要想把這個作業(yè)做滿分,需要把中國革命史知識和歐洲近代史知識融合,難度相當大。”張堯智老師說。
王曉寧憋足了勁,查閱了大量資料,攻關克難。做一遍,13分,再學再改;做兩遍,14分,再學再改……王曉寧在老師的幫助下,足足將這份作業(yè)改了4遍,終于如愿以償?shù)玫綕M分。
院長沈大光是整體性教學的策劃者和推動者,看到全面改革考試模式后產(chǎn)生的效果,打心里高興。
如今,這樣“任性”的考試,將學生對最后考試的關注轉化為對日常教學過程的關注,像王曉寧這樣反復修改得高分的情況越來越多,而這樣的“作業(yè)”會讓他們終生難忘。
構建“精彩課堂”
學院集眾教師的智慧,從整合到縱深,重新征集編寫出高水平的41個教案,涉及4門主干課。這些教案激活了課本,推動了教師對馬列原著和學科前沿知識的理論研究,促進了碩士點的深度建設。
深度教案也為“精彩課堂”的實施提供了基礎保障。
學院重新設計300種授課方案,豐富授課方法。通過精心挑選和研究,征集400個以上的教學案例,建立案例庫,豐富教學資源,并利用學院網(wǎng)頁平臺探討和征集500種教學觀點和學術觀點。學院黨委書記郄悍烈親任監(jiān)督組組長,下課堂隨機檢查師生互認互動情況。
深度教案、精彩課堂和全新的考試模式,扭轉了思政課單純滿足于知識講解的弊端,隨著教改的鋪開和深入,老師和學生的精氣神被激活。教師的授課技巧明顯提高,生動藝術的講授保證了課堂氣氛的活躍,師生的互動越來越多,關系越來越親密。
山財大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整體性教學改革,讓學生課前有一種期待,課中有一種滿足,課后有一種留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