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韓文悅)
近期,濟南市萊蕪實驗學校的初一新生結束了為期3天的入學適應教學,通過參觀學校、學科介紹、主題班會、體能訓練等活動,提前熟悉學校、熟悉教師、熟悉同學、熟悉課程。而這也是萊蕪實驗學校落實濟南市基礎教育全學段銜接“泉引橋”工程的一項具體舉措。


據(jù)悉,為做好小學、初中的有效銜接,在入學適應教學開始前,萊蕪實驗學校提前做好了分班工作,確定各班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讓學生直接與新老師、新同學接觸,助力初一新生身心“過渡”。“在這3天的入學適應教學中,老師告訴了我們初中生的在校規(guī)則和學習習慣,幫助我解決了很多疑惑。”實驗學校初一新生劉修齊說,在未來4年的初中學習生活中,我會好好學習,爭做一名優(yōu)秀的中學生。

實驗學校副校長秦寶格說:“除了做好‘學校與教師’的工作,針對‘家庭與家長’,實驗學校還召開新生家長會,從培養(yǎng)生活習慣、衛(wèi)生習慣、閱讀習慣、閱讀習慣等養(yǎng)成,讓學生為即將到來的初中生活做好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學習準備。”



繽紛的氣球、精致的國旗胸牌、黑板上設計的歡迎語、精心準備的小禮物……在小學部開學當天,實驗學校以滿滿的儀式感迎接新生的到來。“通過別樣的開學儀式、精心布置的教室,創(chuàng)設與幼兒園銜接的班級環(huán)境,希望一年級的新生能夠在熱鬧而歡樂的氛圍中找到在幼兒園時期的熟悉感,以最快的速度適應新學校的生活。”秦寶格說。
據(jù)了解,作為義務教育九年一貫制學校,為做好不同學段之間的教育銜接過渡,濟南市萊蕪實驗學校專門制定了《濟南市萊蕪實驗學校學段教育銜接實施方案》,內容涵蓋身心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家庭適應教育等方面,內容豐富,覆蓋全面,幫助不同學段新生做好全方面開學準備。
為持續(xù)深化落實“泉引橋”工程,下一步,實驗學校還將開展跨學段聯(lián)合教研活動,讓老師掌握不同學段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小初教學工作的有效銜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