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千源、藍盈瑩、嚴屹寬主演的法治題材劇《宣判》近日在北京衛(wèi)視開播。據悉,《宣判》以大量真實案件為原型,是主創(chuàng)團隊在最高法院的支持下,調閱了全國上百個司法案件、采訪了數百位法官創(chuàng)作而成。與很多法律劇在法律程序上的漏洞百出相比,《宣判》的確在還原司法審判上相對嚴謹了一些,但在庭審描寫之外還是出現了法律人塑造“失準”的離譜橋段。
《宣判》開場故事講述了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齊衡,剛上任就接手了案情復雜的“漁船殺人案”,他從幸存者的證詞中發(fā)現漏洞,成功鎖定命案真兇。故事結構上,《宣判》以一條正邪交戰(zhàn)的劇情主線串起全劇十幾個大小案件,劇情涉及環(huán)境治理、黑惡勢力等。從敘事上看,《宣判》的開篇講得有些支離破碎,第一、二集主打緊張的漁船兇案推理懸疑,上演法庭羅生門,故事引人入勝代入感強,但第三、四集就拍成了法官家庭生活劇,和之前劇情的懸疑氣質完全脫鉤,風格跳轉之大令人不適,節(jié)奏緩慢的家庭敘事有“注水”之嫌。
《宣判》的演員陣容均為實力派,除了王千源、藍盈瑩、嚴屹寬三位主演之外,劇中還有張豐毅、石兆琪、姚安濂、溫崢嶸等擔任重要配角,這些演技嫻熟的老面孔為作品增色不少。人物塑造上,王千源飾演的法院副院長齊衡是位老公安,與一般的法院干部有很大不同,劇中的齊衡作為法官審理案件剝繭抽絲也像民警在查案,從預告片看后續(xù)劇情中角色的文戲武戲兼而有之,應該是為這位硬朗風格演員量身打造的角色。藍盈瑩飾演的青年法官馬拉松在開篇劇情中太過“歡脫”,沒輕沒重地介入“空降”副院長隱秘的家庭宿怨,讓人覺得角色欠缺真實感。
雖然《宣判》有司法機關為作品的專業(yè)度把關,但劇中一處不起眼的人物刻畫閑筆,還是暴露出主創(chuàng)團隊法治理念上的思維誤區(qū)。劇中,面對前來采訪警隊違紀問題的齊州晚報記者,公安局刑警支隊侯明杰支隊長因為對方撰寫過八篇民警違紀的報道,拍桌子、摔文件發(fā)飆,聲色俱厲質問記者為什么不去報道犧牲的緝毒民警以及被歹徒打成植物人的民警。
在這個“警察訓記者”的段落中,刑警支隊長一邊吃著方便面一邊喝斥記者,訓得記者灰溜溜地退出了隊長辦公室,演員表演和鏡頭語言對刑警隊長的正面刻畫和對記者的反面刻畫非常清晰?梢钥闯,電視劇主創(chuàng)是想在侯支隊長這個“辦案能手”人物登場時,加重筆墨去塑造一個工作勤勉、性格耿直,不惜得罪媒體也要維護職業(yè)榮譽的警隊性情中人。
但這段劇情恰恰體現出編劇、導演的認知局限。從邏輯上說,曝光警員違紀問題和報道民警事跡完全是兩回事,問題是問題,功績是功績,功過不應混為一談。對于警隊來說,越珍視榮譽,就越應與抹黑警隊的行為切割,清除毒瘤清理害群之馬,而不是為了保住面子,強行把違紀行為與維護警隊榮譽的無私奉獻相提并論,用公安干警的付出、犧牲去堵新聞媒體曝光違紀的嘴,這不僅是邏輯混亂,而且是價值觀錯亂。
警察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執(zhí)法者,不是市井江湖人物,一位刑警支隊長只講立場不論是非,不能正視自己隊伍中的違紀問題,無論是否定記者的正當采訪行為,還是因為批判報道而質疑新聞媒體的職業(yè)操守,這都不是正常的法治思維。劇中“刑警隊長罵走曝光記者”這樣的荒唐橋段被堂而皇之用于法律人的正面刻畫,可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如果后續(xù)劇情中不出現人物反轉,這無疑是這部法治題材劇中法治人物塑造的敗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