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遷工作進入基本完成階段。按照計劃明年初做好掃尾工作,6月第一批安置房竣工。
華山歷史
齊煙九點之首春秋時已有記載
華山位于濟南市東北部,集佛、道、儒三教于一地,兼容相安,趨于大統(tǒng)。華山具有25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春秋時期就贏得歷史名山的稱譽,古稱“華不注山”,其名取自于《詩經(jīng)·小雅·常棣》,意為此山如花跗注于水中。據(jù)《春秋·左傳 齊晉鞍之戰(zhàn)》描述,公元前589年,齊國國君齊頃公親率大軍,在濟南馬鞍山附近迎戰(zhàn)晉國等四國聯(lián)軍,齊頃公輕敵被晉軍追趕,護衛(wèi)駕木輪戰(zhàn)車載著齊頃公圍著華不注山連轉(zhuǎn)三圈,華山因此而聞名。華山與泰山南北相望,與曲阜共同構(gòu)成了齊魯文化軸,為其北部重要端點位置,對傳承齊魯文化,弘揚中華文明有著重要作用。
同時華山還是濟南勝景“齊煙九點”諸山之首,由千佛山向北方眺望,可以看到黃河以及匡山、粟山、北馬鞍山、藥山、標山、鳳凰山、鵲山、華不注山和臥牛山這九座青灰色的小山,這一景色被稱為“長河一線,齊煙九點”。游人站在大明湖北岸鵲華橋上,可望到濟南北郊遙遙相望的煙雨朦朧中的鵲山和華山,即為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張國寶級別的山水畫,這就是元代著名畫家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
華山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紛紛留下贊美詩文,公元744年詩人李白來此游覽留下“昔我游齊都,登華不注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從”的絕美詩篇;唐朝詩人李賀《夢天》詩中寫到“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懷中瀉”,“齊煙九點”即由此詩句演化而。此外還有北魏酈道元,唐代杜甫、段成式,宋代曾鞏、元代元好問、張養(yǎng)浩,明代李攀龍、邊貢,清朝王士禎、蒲松齡,近代康有為等。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