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傳承先烈風(fēng)骨,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惟有銘記先烈遺志,才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乖拢常叭,在第四個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全國各地隆重舉行紀念活動,以國家名義,向烈士致敬。
紀念,為了不能忘卻的歷史
。乖拢常叭眨保皶r,天安門廣場上,鮮艷的五星紅旗迎風(fēng)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黨和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我常來天安門廣場,但今天站在這里,感到格外神圣莊嚴。”參加紀念活動的北京市171中學(xué)學(xué)生黃依然說,在烈士紀念日這天,我們向烈士們獻上的不僅是一束束鮮花,更代表著祖國新一代對歷史的尊重,代表著全國青少年對先輩致以的敬意。
每一次對烈士的緬懷,都是對民族記憶中那段光輝歷史的重溫。
陜西省西安烈士陵園30日舉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動,3000余名來自陜西各界的代表向英勇犧牲的烈士默哀、獻花,深切緬懷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英勇獻身的烈士。
在遼寧省沈陽市,很多市民在烈士紀念日這天自發(fā)來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紀念活動。人群中,年逾九旬的老人錢正格外引人注目,他步履雖緩,但目光堅毅。
“我特意從蘇州趕到這里,就是為了看看親身經(jīng)歷的那段歷史,懷念曾一起出生入死的戰(zhàn)友。”錢正老人激動地說,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來之不易,年輕人一定要記住,沒有烈士們的犧牲和奉獻,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中華民族的歷史畫卷中,一批又一批英烈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為了國家繁榮富強挺身而出,對強敵而不屈,臨死神而不懼。
重慶市歌樂山腳下,歌樂山烈士陵園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中顯得莊嚴肅穆。鄭維國的父親1949年在“1127”慘案中殉難的烈士鄭技先就埋葬在這里。
“1947年,父親加入華鎣山游擊隊從事革命活動,1948年從廣安轉(zhuǎn)移至重慶期間被尾隨的特務(wù)逮捕,關(guān)押在重慶渣滓洞監(jiān)獄。一年后,父親在監(jiān)獄里被殺害。”76歲的鄭維國動情地說。
“母親在世時常對我說,我有一位偉大的父親,沒有父親和其他烈士們的英勇奮戰(zhàn),就沒有我們的美好生活。”鄭維國說,他對父親的記憶幾乎全部來自母親。母親去世后,他便肩負起傳承烈士精神的使命。
銘記烈士,是每一代人不變的歷史責(zé)任。鄭維國堅信,這樣的紀念能夠讓烈士精神在子孫后輩心中永存。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