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26日電(記者孫曉輝)“我家房頂?shù)耐哂袔讐K脫節(jié)了,能不能找人幫我們修修?”近日,山東省曲阜市武家村志愿者王德祥在例行探望孤寡老人時,75歲的徐福海向他提出了訴求。當天下午,村里的泥瓦工武貞保就來到老人家中,半小時不到,房頂便修好了。
“村里不光借啥有啥,想找什么能人都能找到。原來以為找人修房頂是件麻煩的事,沒想到這么快就修好了。”看著修好的房頂,王德祥拍手叫好。
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資源與需求的實時對接,得益于村里建立的“民享資源庫”,武貞保正是這個資源庫里的一員。目前,已經(jīng)有30多名像武貞保這樣的“村級能人”加入了資源庫,隨時為村民提供免費上門服務,還有147戶村民貢獻出自家物品,共享物品達到342件。
“這個‘民享資源庫’最初建立的目的,是源于讓鄰里共享資源、加深感情的想法。看似不起眼的東西,一旦有急用,村民去城里買,來回比較麻煩。通過普通的共享資源,讓村民鄰里守望,互幫互助。”武家村黨支部書記武波說。
從提出倡議、摸排建檔到張榜公示,村民積極響應,只用了不到一周,“民享資源庫”就建起來了。這些物品小到打氣筒、管鉗,大到拖拉機、三輪車。平常村民用到的東西,這里基本都有,公示榜上有提供物件的村民電話,小物件可直接聯(lián)系互借,大物件需聯(lián)系村“民享資源庫”管理員協(xié)助雙方交接并簽字登記。武家村的“民享資源庫”既解決了村民的“燃眉之急”,又實現(xiàn)了村民資源盤活。
隨著資源共享工作的推進,村民武祥貞主動找到村干部:“我會理發(fā),我這個技能也能免費為村民帶來方便。” 提議一出,馬上就有了主動請纓的“村級能人”。武家村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人才庫資源,將技能納入了“民享資源庫”。村子里的能人巧匠不少,理發(fā)、修車、電焊、配藥等技能一應俱全,切切實實為群眾帶來方便,也讓“村級能人”發(fā)揮余熱,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我們村的武懷喜會支鍋,就是原來搬了新家要支上土鍋,村里一半家庭的鍋都是他幫忙支的。”村民武貞遨說,技能的共享切切實實讓村民感受到便利和“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成就感。
曲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磊說,“民享資源庫”是村級治理的杠桿支點,撬動的是新型村級治理方式,探索出村兩委有為有位,村民自愿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新路子。(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