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明曉 記者 張海峰 報道
本報夏津訊 活靈活現(xiàn)的舞龍舞獅、風趣詼諧的小丑巡游、驚險刺激的雜技表演……1月26日,夏津縣德百旅游小鎮(zhèn)“黃河大集·錦繡中國年”新春游園會火熱進行中,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打卡”。“逛廟會、看表演、嘗美食、還能泡溫泉,年味兒十足!”從北京回家過年的市民許宗剛說。游園會集結雜技和跑驢等市級非遺技藝,邀請舞龍、舞獅、高蹺和跑驢等民俗演出項目,還精心編排巫儺絕技和佤族新春等百余場演出,讓人流連忘返。
夏津縣歷史悠久,形成了眾多具有民俗特色的鄉(xiāng)村大集,他們在保持“民間、民族、民俗”傳統(tǒng)特色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文化先行,把傳統(tǒng)意義上的鄉(xiāng)村大集重新改造升級為新時代、新業(yè)態(tài)、新年味、新民俗,兼具文化服務賦能的品牌活動,打造既具有黃河特色、春節(jié)特色又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文化大集。”夏津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趙華魯介紹。
“提起了東大橋,桃三春一頓刀……”夏津縣白馬湖大集上,一場馬堤吹腔戲吸引了一大批“粉絲”駐足。“還是那個熟悉的曲調(diào)。”83歲的徐繼臣老人一邊看一邊跟著打拍子哼唱。趕大集、聽大戲、過大年,“黃河大集”文化惠民活動把群眾喜聞樂見的接地氣、冒熱氣、聚人氣的文藝演出送到基層群眾中。
無聯(lián)不成春,有聯(lián)春更濃。夏津縣書畫惠民活動走進宋樓鎮(zhèn)大集,墨香四溢的春聯(lián)和書畫作品在書畫家筆下?lián)]就。而在雙廟鎮(zhèn)大集“山東手造·匠心鄃城”非遺過大年活動上,夏津布袋雞和虎頭鞋等備受矚目,剪紙手藝人韓霞一雙巧手寥寥數(shù)剪,一件栩栩如生的“玉兔送福”作品便在指尖完成。
“通過開展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內(nèi)容豐富而又飽含煙火氣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為廣大群眾送上豐盛的節(jié)日文化大餐,帶動人氣熱起來、文化活起來。”夏津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