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志愿者人數(shù)超700人,累計開展志愿服務23000小時……這串數(shù)字是濟寧高新區(qū)科技館科普志愿者服務隊2017年成立至今的服務總量。這支由中學、大學師生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通過為市民提供展品講解、引導參觀等貼心志愿服務,入選2018年省級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
志愿者達700余人
節(jié)假日服務不打烊
2日上午,濟寧高新區(qū)科技館人頭攢動,游客幾乎全都是全家老少一起出游。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幾處“紅色”身影極其醒目。他們穿著紅色馬甲出現(xiàn)在雷鋒服務站、檢票口、科技展品旁,面帶微笑為游客答疑解惑,用實際行動傳遞文明,服務大眾。
“這些都是我們科普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他們每天都會到科技館進行志愿服務,周六周天或是節(jié)假日客流量大時,場館內的志愿者數(shù)量能達到十多人。”科技館工作人員鄭海紅表示,志愿者們分工明確,有在雷鋒服務站提供便民服務的,有在展廳內進行展品解說的,也有在科技館每周舉行的公益課堂輔助教學的。雖然服務于不同的崗位,但目的都是為了給游客提供更好的參觀體驗,讓游客更清晰的了解展品背后的科學知識。
鄭海紅表示,在科技館提供的各項科普服務中,志愿者服務隊已經(jīng)成為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在科技館當志愿者,也成了一種備受推崇的崗位。截至目前,科技館已注冊的志愿者人數(shù)達到700余人,不少志愿者在春節(jié)期間也不休息,節(jié)假日依然繼續(xù)以飽滿的精神,貼心為游客提供科普志愿服務。
精細化管理
提升服務水平
為了讓志愿者更好的發(fā)揮出自身價值,科技館在隊伍管理上下足了功夫。
鄭海紅告訴記者,科普志愿者服務隊的志愿者都是經(jīng)過面試選拔出來的。通過面試可以知道他們的興趣愛好、專業(yè)特長,科技館會根據(jù)個人情況將其安排于適合的崗位。“當然,在正式開展志愿服務活動之前,我們也需要對其進行‘上崗培訓’。”鄭海紅介紹,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基本制度、展廳介紹以及各項服務的具體內容等。
“就拿展廳講解這項志愿服務來說,我們會先將講解稿發(fā)給志愿者,然后再由展教輔導員進行演示教學。”鄭海紅表示,科普講解馬虎不得,得對前來參觀的每位游客負責。為了保證講解的準確性,每次正式為游客講解前,志愿者都會提前來到展廳內,向展教輔導員進行全程講解,達到標準,才可正式上崗。
此外,科普志愿者服務隊還設置了獎懲機制,為優(yōu)秀志愿者頒發(fā)證書,并提供參加館內組織的各類活動機會。對于完成志愿工作的學生,科技館還會提供社會實踐證明。通過這一系列的管理舉措,提升志愿服務水平,實現(xiàn)志愿服務長效發(fā)展。
志愿服務活動常態(tài)化
讓“文明之花”遍地開
隨著科技館科普志愿者服務隊近幾年的發(fā)展,科普文化志愿服務活動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科技館每逢周末都會舉辦“會說話的展品”、“科普實驗秀”、“金話筒口才課”、“巧手木工課”、“國際跳棋”等公益活動。志愿者們都會參與到活動當中,除了維護秩序外,還會帶領孩子動手操作,讓他們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最讓鄭海紅感到高興的是,如今,科普志愿者服務隊除了在展館內服務游客,實現(xiàn)科技館的自我服務外,服務范圍更是走出科技館,走進社區(qū)、學校,來到市民中間,普及科學文化。“我們會定期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進校園、學雷鋒志愿服務進社區(qū)等,這些活動都近距離為市民科普了文化知識、增強市民愛科學、學科學的意識,同時也營造出濃厚的科學文化氛圍。”
今年春節(jié)期間,科技館科普志愿者服務隊把助力春運志愿服務活動帶進汽車站等地,為市民提供出行咨詢、運送行李等一系列便民服務,得到了旅客和工作人員的一致好評。鄭海紅說:“希望通過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讓文明之花開遍每一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