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齊魯晚報記者 夏侯鳳超
近日,在濟南市歷下區(qū)科金大廈三樓,一個點餐機成了寫字樓里職場人的新寵。購餐者在屏幕上選好自己愛吃的飯菜,手機掃碼結算,然后耐心等待40秒給食物加熱,取餐門打開,就可以把熱騰騰的飯菜取走帶回辦公室品嘗。
這臺自助點餐機位于科技金融大廈三樓的一角,占地只有1.5平方米,遠遠看去就像一個大冰箱。亮起的屏幕上顯示當前時段可以供應的飯菜種類,有魚香肉絲、黃燜雞、地三鮮、蔥燒豆腐、紅燒腐竹……都是一些深受年輕人喜歡又家常的飯菜。素菜的價格在3-5元之間,葷菜多在7-9元之間。如果是女生,一份菜一份米飯就足夠了,10元之內即可解決午餐。男生飯量大,兩份菜兩份米飯,15元左右保證吃飽吃好。
這臺機器還有些別出心裁的小設計,比如加熱到60℃,飯菜熱度是微燙的,既照顧了人們吃飯的急切,又滿足了對一口熱飯的期待。而且每天都有一元左右的特價“金蛋”菜品,它在屏幕上顯示的是金蛋的樣子,用戶只有拿到手才會知道究竟是什么菜。
其實這臺智能售飯機去年剛來就備受職場人的喜愛。在疫情防控的當下,飯店餐廳暫時不能去,寫字樓里的人就餐基本靠點外賣解決,躲在寫字樓一角的售飯機于是成了“香餑餑”。目前一套設備的最大供餐量是192盒,近期受疫情影響,人均出餐量明顯增大,午餐時段經常不到12點就告售罄。
在此工作的田女士就非常喜歡來智能售飯機買午餐。“售飯機的飯菜味道好,價格實惠,減少了食品被更多人接觸,吃得很放心。”她還喜歡早早地來“砸金蛋”,時常會碰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負責智能售飯機項目的企業(yè)是歷下區(qū)的。項目負責人劉斌說,他去年將企業(yè)落戶到歷下區(qū),就是相中了這里是各種前沿信息和技術的發(fā)源地,能為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帶來更多資源和幫助。
劉斌說,他們設計這種智能售飯機目的就是想讓職場人吃口熱乎飯。在已經得到職場人認可后,售飯機的升級依然在路上。劉斌說,他們會通過大數據了解用戶的口味,后臺也為用戶提供了心愿單選項,用戶想吃什么通過心愿單告訴他們,他們會按需上新。
智能售飯機的食品安全是怎么被一路保駕護航的呢?劉斌說,可以理解為從“種子”到“筷子”全過程可溯源,消費者盡管放心。疫情防控下,“智能售飯機”也想繼續(xù)發(fā)揮作用,劉斌說,目前他們已經在與幾所高校洽談,“智能售飯機”很快就能走進校園了,學生們不用外出,在宿舍就可以解決吃飯問題,避免密集接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