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關注民生 > 正文
           

        單縣有個“杠子”村,手藝出圈遠銷海外

        2022-04-27 09:21:45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锨把,又名“撬把”,俗稱“把子”、“杠子”等,是鐵锨、鎬鏟、消防鏟等工具上必備的木把手。在單縣謝集鎮(zhèn)就有這么一個“杠子”村, 名叫郝廟村,村里年產“杠子”7000萬根,占據(jù)全國25%的市場份額,產品更是遠銷到海外。

          村里生產的杠子。

          “老手藝”代代相傳

          “杠子”的生產手藝始于清朝末年,肩挑的扁擔是今天“杠子”的雛形。隨著歷史的變遷,扁擔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今天各式各樣的木把手。一百多年來,“杠子”工藝發(fā)生了巨變,原來是兩道工序,純手工打磨;現(xiàn)在是十道工序,機械化生產。過去依靠鋸子和刨子,將“杠子”一根根鍛造出來;現(xiàn)在依靠截鋸、帶鋸、多片鋸、圓棒機、叉車、小圓盤鋸、鏇尖機、磨光機、上漆機等,高效率完成截斷、刻板、刻條、鏇圓、晾曬、截頭、刨光、上漆等工序,通過流水線一條條生產出來。

          村里生產的杠子。

          謝集鎮(zhèn)郝廟村有1000多人從事“杠子”生產及相關行業(yè),占全村總人口的1/3,其中一半左右是代代相傳的手藝人。郝廟村村民萬廣喜的手藝就是從祖上傳下來的,到他這里已經是第四代了。“老祖宗教給了我們吃飯的手藝,我的兒子和孫子也要靠它生活,手藝還要繼續(xù)傳下去。”萬廣喜說。

          20世紀90年代,村里的老手藝人開始走出去,向外輸出自家手藝。短短20年,山東、河南、陜西、甘肅等省份冒出了20多個規(guī)?捎^的“杠子”生產基地。目前,全國“杠子”的年產量在3億根左右,郝廟村年產7000萬根,占據(jù)全國25%的市場份額,除在全國各地進行銷售以外,主要向哈薩克斯坦、朝鮮、緬甸、老撾等東歐和東南亞國家出口。

          合作社“牽頭”經營

          2021年,郝廟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單縣謝集鎮(zhèn)郝廟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村50家企業(yè)和個體戶自主加入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大家‘抱團取暖’,有利于改變過去‘單打獨斗’的局面,迅速把產業(yè)做大做強。”郝廟村黨支部書記包芳星說。

          合作社最大的好處在于規(guī);⒁(guī)范化經營,加入合作社的企業(yè)和個體戶統(tǒng)一購買原材料、統(tǒng)一生產、統(tǒng)一定價。經過合作社整合,整個產業(yè)的利潤至少提升10%。比如,在原材料方面,由于量大,可以直接跟國外公司合作進口質高價廉的紅木,少了中間商賺差價,提升了利潤空間;在定價方面,合作社出面談合作,“杠子”的定價至少高出0.3元/根,一年輕輕松松增收2000多萬元。合作社還承擔起部分尋找客戶、質量檢測、安全評估、環(huán)保評估的職能,領導帶動整個產業(yè)的發(fā)展蒸蒸日上。

          村民在生產杠子。

          大力“擁抱”產業(yè)園

          2021年8月,在鎮(zhèn)政府的支持下,郝廟村開始建設木材加工產業(yè)園,產業(yè)園占地總面積60畝,總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后將是一座現(xiàn)代化新型產業(yè)園。產業(yè)園擁有173座生產車間,集中配套水力、電力、物流倉儲、消防等基礎設施,統(tǒng)一招工,為工人安排專業(yè)技能培訓等。良好的產業(yè)環(huán)境吸引駐留在外的個體戶紛紛開始回流,“今年產業(yè)園共吸引22家個體戶回遷,他們已經在產業(yè)園備案,并交納了保證金。”紅衛(wèi)社區(qū)指揮長、謝集鎮(zhèn)人大主任程巨方說。

          個體戶進駐產業(yè)園,紛紛改進生產工藝,引進現(xiàn)代化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的投資大概在30萬元左右,需要12到15名工人,開足馬力每天可以生產8000根“杠子”。依托現(xiàn)代新型產業(yè)園,木材加工產業(yè)的鏈條不斷向下延伸。比如“杠子”加工剩下的腳料可以用來生產錘把、鐮把、搟面杖、馬扎等。二次加工后剩余的木屑還可以用作板材加工;與濟寧兗州太陽紙業(yè)有限公司合作,制成紙漿,晾曬成紙;與金鄉(xiāng)木耳種植基地合作,制成培育木耳的菌包;還可以跟單縣生物發(fā)電廠合作,制成生物顆粒,燃燒取暖等。

          大眾報業(yè)·農村大眾記者 鄭希平 通訊員 謝麗 王曉蘭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曲阜:“騰籠換鳥”激活土地 “變廢為寶”振興鄉(xiāng)村
        下一篇:濱州:讓人力資源本土品牌“百花齊放”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