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jié)氣過后,山東省濟南市各大農貿市場中的蔬菜也在瑟瑟北風中變得“嬌貴”起來。無論是受天氣影響大棚種植使得蔬菜成本提高,還是運輸、人工費用等節(jié)節(jié)攀升,記者走訪濟南市五家農貿市場了解到,目前包括蔬菜、水果、牛羊豬肉等大部分農副食品都迎來了季節(jié)性上漲。
冬春兩季,特別是冬末春初,在農時上被稱為是“青黃不接”時節(jié)。雖然近些年來,隨著大棚種植的推廣,逆時令水果和蔬菜的種植成為現實。但因為種植與需求之間的嚴重不平衡情況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因此,到了冬春季節(jié),一些農副產品出現漲價算得上是正,F象。
然而,一些蔬菜等農副產品的漲價,如果超過一定的合理幅度,則明顯就是不正常的。比如有些蔬菜在短短幾天內,漲幅達到20%到30%,這明顯就讓人有些奇怪了。再比如此前的“蒜你狠”“姜你軍”之類的菜價上漲,其中就無疑包含有過多的人為因素。
即使是排除一些人炒買炒賣的問題,我們依然有必要從種植、管理、調配、運輸、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反思與改進。比如改善儲藏與運輸條件,減少蔬菜等農副產品產后損失;比如政府出資建設蔬菜貯備庫,完善農副產品貯備機制,在市場上出現蔬菜漲價,影響市民生活的時候,投入市場增加供應、打擊炒買炒賣和平抑價格;比如減少中間成本,特別是運輸成本和中間商的不合理加價問題等等。
冬季出現小幅的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并不奇怪。但并不是所有的漲價,多大幅度的漲價,都能用“季節(jié)性上漲”來做為理由或者解釋。相關管理部門,顯然有必要在冬季來臨之時,在“季節(jié)性上漲”抬頭之際,保持警惕,加強管理、調配,把蔬菜等農副產品的價格上漲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解決好冬季人民群眾的“菜籃子”問題,如果發(fā)現有人趁機囤積居奇、哄抬菜價,同樣不能手軟,堅決嚴懲不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