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近期,國家領導人喜歡讀書、倡導讀書的報道見諸各類媒體,引起熱議。比如,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讓人啟發(fā)智慧,滋養(yǎng)浩然之氣”;李克強總理說,“不讀書難以有思想火花閃爍”;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推薦閱讀《大清相國》……的確,再忙也要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則人生有追求、事業(yè)有意義、國家民族有希望。
開卷有益,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變得有知識、有才干,必須讀書。人的一生似乎有許多時間,但扳著指頭算算,大家真正花在讀書上的時間,也就是青少年時期更多些,成年工作時期往往讀得少。實際上,一生只靠青少年時期讀書,只充一兩次電的時代已經遠去,只有堅持每天讀書、定期“充電”,經常補充新知識,做到多讀書、會讀書、讀好書,才能不間斷地積累能量、釋放能量。
人生有限,知識無涯。要多讀書,就得對自己“狠”一點,給自己下一道命令——每天都要靜下心來讀一會書,時間可長可短,關鍵是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進而把讀書當成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多讀書會讓你感受生活的精彩,感悟人生的哲理,從而收獲更多智慧。同時,結合工作實際有選擇有重點地讀,著力解決工作、生活和個人修養(yǎng)方面的實際問題,把讀書作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到無法舍棄、自覺自愿。
有的人書讀得不少,但收獲和成效不大,原因在于“不會”讀書。會讀書的人,首先是有閱讀興趣,懷著好奇、帶著問題,一邊思考一邊讀書,一邊讀書一邊記下疑惑和感悟,思考多了,感悟就多,收獲就多,這樣便會越讀越想讀,越讀越有勁,以至于把讀書當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書猶如浩瀚的海洋,我們只能擇優(yōu)者、精者、要者讀之。有些書要反復讀、長期讀,如理論經典,讀好這些書,深刻領會其中的道理,有助于我們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些書要認真讀、深入讀,如與我們所從事的職業(yè)有關的業(yè)務書,跟隨發(fā)展的節(jié)奏,常讀常新,就能指導工作不斷取得新的成績。我們還要經常讀一些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歷史、經濟、文化、健康等方面的書籍,借以豐富知識、凈化心靈、提升素質,從而熟練掌握解決人生各種問題的金鑰匙。林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