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哥”并非譚老爺子親生。“文哥”3歲時生父病逝,和媽媽、姐姐遇見譚老爺子,組建家庭。2002年“文哥”母親去世后,譚老爺子和“文哥”一直相依為命。這次“文哥”離家,最揪心的還是譚老爺子,老爺子說:“我們在一起生活這么多年,已經(jīng)不是用感情表達那么簡單了。”
環(huán)視“文哥”生活了40多年的家里,一臺白色冰箱應該是家中最值錢的家電了。“這是給戈文買的,他有糖尿病打胰島素,針需要放在冰箱里保鮮。”老人說,這么多天了,孩子這么久沒打針,不知道現(xiàn)在怎么樣了。
說起第一次見到戈文,譚老爺子道出了自己的秘密。老爺子說:自己出生后被父母遺棄在山上。后被牟平譚家夼的村民發(fā)現(xiàn),送到當時的牟平恤養(yǎng)院,直到17歲那年,才離開恤養(yǎng)院外出工作。看到戈文后,自己心中有說不出的滋味,因為自己有不幸的遭遇,不希望戈文和自己一樣沒有父母照顧,便有了把他養(yǎng)大的想法。
“不管別人說什么,不管他傻還是不傻,他都是我的親人,譚老爺子說。
媒體接力關注:
全城尋人演變?nèi)珖鴮と耍W(wǎng)友感動哭了
尋找“文哥”,不只他的親人不拋棄、不放棄,煙臺整座城市也一直在努力。
從最初的數(shù)十萬煙臺網(wǎng)民轉(zhuǎn)發(fā),到煙臺本埠所有媒體不約而同重點報道,再到山東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等省、國家級媒體報道,每一次對“文哥”的關注,都令人感動和溫暖。
“‘文哥’雖然智力不高,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是一個打造社會溫暖的人。媒體這種關注,是對善良的感恩,是對善良的呼喚,是對善良的傳遞。尋找‘文哥’,是對善良的珍惜,更是對社會溫暖打造者的感激。”有網(wǎng)友評論說,感動于人們對“文哥”如此溫暖的關注,激動于我們的媒體如此正能量。
提起媒體報道,樸實的譚春玲說,“人們都是在關心他,真的讓我很感動,還是好人多。”“我們找是應該的,這是親情,沒想到還麻煩了媒體跟著忙,真是過意不去。”
而在央視新聞官微發(fā)布“文哥快回家”的消息后,不少網(wǎng)友評論說,“雖然隔著有點遠,還是被感動”。網(wǎng)友“小可愛3050278322”說:“好溫馨,好感動,生活無小事,我們的小事,就是家人的全部!”還有網(wǎng)友“走啊走”評論說:“我都快哭死了。愛在煙臺,難以離開。網(wǎng)友“曉婷”說,“希望文哥能早日回家,另一個城市的陌生人,讓我心酸不已。”網(wǎng)友“gracewillyin”留言:“讓文哥回家,讓愛回家。馬路上的安全護衛(wèi)大使,孩子們需要你,我們經(jīng)歷不起失去后的沉痛代價了!”
每一個善良的生命,都應得到尊重,每一種善良的行為,都令人感動。親愛的網(wǎng)友們,如果您見到譚洪文,請盡快聯(lián)系其父親譚富永:15165458338,姐姐譚春玲:13054556273;或撥打膠東在線新聞熱線:0535-8200999。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