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封信真的起到了效果。沒過多久,814路在早高峰期間縮短了發(fā)車間隔,增加了車次。老梁說,現(xiàn)在每個人排隊的時間可以減少一半。最近,他又騎著自行車去燕郊火車站附近轉(zhuǎn)悠,挺希望能開一班通往北京的通勤列車。
“這些‘跑班’的孩子,他們比我們還苦呢,我們那個時候身體累點,沒有那么多壓力,現(xiàn)在這些孩子的壓力真是太多太多了。這是我自己孩子,那些也是孩子輩的人,哎呀我真替他們……”他沒說下去。
張紅英能為這些孩子們做的,就是繼續(xù)留在車站維持秩序。她看見一輛車進(jìn)站,就能知道這是多少座的,是大車還是小車,能裝多少人。有一次下雨,她和幾個母親撐著傘站在車門口,給這些年輕人遮雨。第二天,年輕人買了豆?jié){、油條和包子,放在她的自行車車筐里。
“也有覺得特累的時候,但為了姑娘就不累,為姑娘干什么就覺得,呀,特別有心勁,心情挺好。”張紅英說。她最著急的是女兒的終身大事,“你看,在這大城市打拼多不容易,連自己的個人問題都沒時間解決。”聊天時沒說幾句,她就扯到這個話題上。
“您想給女兒找個什么樣的?”記者問。
“在北京有房的。”她首先提了這么一個要求,“這樣就不用排隊了。”
早上7點左右,孫夢在車站前和母親會合。她上車,找了個靠窗的位置坐下。不過兩分多鐘的時間,原本空蕩蕩的車廂就塞滿了人。隔著玻璃,孫夢可以聽到母親在下面喊著“不要擠啊”。有時,個頭兒不高的母親會被后面包抄過來的插隊者擠到人群中間。
車門“呲”地一聲關(guān)上。張紅英抬起頭,發(fā)根露出一圈新生的白色,看起來很刺眼。814路出站了,車窗外,張紅英沖女兒微微笑著。孫夢說,這是她最難受的時刻。
“她越笑,我越難受……”淚水漫上來,孫夢說不下去了。
但是,沒有時間傷感。一天的征途剛剛開始,814路將向西行駛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dá)北京。孫夢應(yīng)該抓緊休息一會兒,終點站所在的那座巨大的城市里,還有一大堆公司報表等著她呢。(應(yīng)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孫夢為化名)(記者 王晶晶)
6/6 首頁 上一頁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