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位于汕頭外馬路的存心善堂“免費涼茶”供應(yīng)點開設(shè)至今已有9個年頭。6日中午,記者在該供應(yīng)點看到不少市民正喝著免費涼茶,在炎炎夏日中感受絲絲“愛心清涼”。
“起初還不太好意思來取免費涼茶,不過聽很多司機朋友說路過都會來這‘喝上一杯’,自己也就跟著來了,現(xiàn)在都變成‘老熟客’了。”一位的士師傅劉五金邊拿著500毫升的水壺裝涼茶邊說。
“像我們這些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的人,哪有時間自己煮涼茶喝?非常感謝這些義工。”劉師傅說,“雖然是免費的,但清熱解暑的效果非常好。”
涼茶是將藥性寒涼和能消暑的中草藥煎水制成茶飲,廣東涼茶是傳統(tǒng)涼茶文化的代表;而潮汕涼茶大部分是選用新鮮的草藥熬成。目前汕頭市場上一斤蛇舌草5元人民幣,賣青草藥的攤主張伯告訴記者,最近天氣酷熱,很多家庭主婦上市場時便買草藥回去煲了讓家人喝了防暑。他的攤檔一天的銷售額300元人民幣左右。
存心善堂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9年來他們堅持為市民提供免費的涼茶,夏天涼茶供應(yīng)多達10余桶,每日提供的涼茶1萬多杯。“涼茶供應(yīng)時間從早上9點到下午6點,一般是竹殼茶、蓮花峰茶和蓮葉等青草藥熬制,讓需要的市民解渴、消暑。”
正在喝涼茶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王阿姨告訴記者,“這涼茶太好了,夏日能不花錢不費力喝上一碗涼茶消暑,非常感謝。”
善堂是潮汕民間慈善的一種常態(tài),也是海內(nèi)外同胞飲水思源之處。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潮汕地區(qū)有近1000家大大小小的善堂,已有百年歷史汕頭存心慈善堂始建于清光緒年間(公元1899年),2003年在社會各界人士和當(dāng)年受善堂救助之后漂洋出海謀生的老華僑的支持下,重新運作。
汕頭存心慈善堂會長蔡木通告訴記者,善堂運作資金全部依靠捐款,每年有不少來自東南亞僑胞、港澳同胞攜帶兒女,發(fā)動親緣,捐資捐物,造福桑梓。
“以善揚善”,近年來汕頭市區(qū)越來越多的路邊商戶、居民也加入到為市民提供免費涼茶的行列。
記者走訪了解到,汕頭百合園社區(qū)老年人協(xié)會每天都會燒幾大桶涼茶,供過往路人免費飲用,“我們老人比較空閑,夏天煮煮涼茶讓需要的市民解渴解暑,能為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挺好的。”年近7旬的陳阿姨這樣告訴記者。
已近立秋,而汕頭的炎熱似乎才剛剛拉開序幕,然而汕頭街頭的“免費涼茶”攤檔,為汕頭添加了一道獨特的“清涼”風(fēng)景線。(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