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黃瑩 通訊員薛源)三個月前,易琳(化名)的孩子彤彤出生了,可是小家伙才32周,體重只有1.05kg,一出生就患有10種早產兒疾病。經過醫(yī)生精心治療和媽媽120個小時的“袋鼠式”擁抱,寶寶終于化險為夷,活了下來。
彤彤屬于極低體重的早產女嬰,肺部發(fā)育還未成熟,一出生就住進了暖箱。去年12月8日,彤彤從恩施轉到武漢兒童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
7日,涂李娟醫(yī)生向記者介紹,住進來的頭一個月,彤彤歷經四次插管、四次拔管,完全離不了呼吸機,也無法自主排尿。除了呼吸衰竭,還有新生兒慢性肺病、新生兒多器官功能損害、新生兒膽汁濃縮綜合征等10種早產兒疾病,每一種疾病對脆弱的小生命而言都是威脅。
新生兒內科團隊反復討論,制定了綜合治療方案。入院一個月后,彤彤生命體征平穩(wěn),病情呈好轉趨勢。但彤彤因慢性肺病,病情總是反復,加之哭鬧后,血氧不穩(wěn)。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ICU)普遍實施保護性隔離,媽媽與孩子是完全分開的。媽媽只能通過探視日的監(jiān)控視頻看孩子,早產兒的護理工作基本由醫(yī)護人員完成。其實,讓寶寶和媽媽親密接觸,可以幫助寶寶加快康復。這種“袋鼠式”的護理,醫(yī)生決定讓易琳嘗試一下。
接到醫(yī)生電話是1月8日,回恩施辦事的易琳當天下午就從恩施趕回武漢。當天晚上,易琳在護士指導下把孩子抱在懷里,緊貼著自己的胸口,時而說話時而撫摸。而彤彤也像能聽懂一樣,安靜地趴在媽媽胸前。雖然第一次只抱了20分鐘,但看著彤彤在自己的懷里安靜地睡覺,易琳心里很踏實。
之后,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2點,易琳都會準時去陪彤彤2個小時,將她抱在胸前和她說話,累計有120個小時。寶寶像是有心電感應似的,呼吸平穩(wěn)了,有時還會被逗笑。
2月8日,彤彤滿100天,病情得到了控制,由一次只能吃14毫升奶,變?yōu)橐淮文艹?0毫升了,體重也長到2.56kg,易琳終于可以帶孩子回家過年了。
武漢兒童醫(yī)院新生兒內科護士長王巧玲介紹,讓家長們參與到護理中來,患兒聽到母親的心跳、聞到媽媽的氣味,減少了煩躁和焦慮,有利于患兒疾病的恢復,保持嬰兒各項生理指標的穩(wěn)定性,減少哭鬧次數(shù),有助于嬰兒體重的增加,縮短住院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