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nèi)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chǎn)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jīng)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社會 > 正文
           

        朱秀蘭:盡管歲月流轉(zhuǎn) 初心使命依然

        2019-09-03 08:18:58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記者 高瑞嵩 王瑋瑋)“余熱未盡獻,老驥不偷閑。”朱秀蘭用一生踐行著黨員的初心使命,堅守著堅定的信念,盡管歲月流轉(zhuǎn),但這份黨性已融入了她的血液,支配著她的行動,成為了她生命的一部分。

          92年前,她出生于青島市李滄區(qū)侯家莊村一戶普通人家,曾經(jīng)受過戰(zhàn)亂,忍耐過饑寒。

          66年前,她滿懷熱血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下的宣誓成為了她此生不渝的信念。

          34年前,她本該頤養(yǎng)天年,卻堅持退而不休,主動承擔照顧困難家庭的重任,一做便是十年。

          她的一生始終在忙碌、一直在奉獻,她用赤誠的心印證了黨員的初心本色。

          一個包袱,包裹一顆初心

          朱秀蘭,出生于1927年,是青島市李滄區(qū)侯家莊人,她從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至今已有66年黨齡,即使現(xiàn)在已過耄耋之年,但入黨時的初心一直督促著她時刻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她說:“我還清晰記得,入黨時我們面對鮮紅的黨旗莊嚴宣誓,而且老黨員們告訴我們今后要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要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態(tài)度奉獻自己,那場面至今歷歷在目,作為黨員,這份初心不能忘、這份信念需堅守。”

          要講朱秀蘭的事跡,還得從一個有年頭兒的包袱說起,這個包袱陪伴了她幾十年,原先沒有人知道里面裝的是什么,直到她住進李滄福利院后,閑暇時她總喜歡打開包袱翻一翻、看一看,其他人也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一本本保存完整的《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十七大黨章修正案學(xué)習(xí)問答》、《十九大黨章修正案學(xué)習(xí)問答》以及她歷年獲得的榮譽證書。或許在其他人看來,這既不是秘密,也不是寶貝,但朱秀蘭卻表示,在她眼里這就是最珍貴的物品。

          她經(jīng)常說:“這些年眼看著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這和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dǎo)可是分不開的。這些物件有的見證了發(fā)展過程中的大事,有的記錄了生活中的變化,我作為一名黨員,感覺這就是寶貝。我不但要好好的收藏它,而且還能從里面獲取到很多學(xué)問,我覺得很享受。”

          一句應(yīng)該,伴隨一生奉獻

          朱秀蘭年輕時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是青島國棉九廠的員工。在工作中,由于她埋頭苦干、積極奉獻,充分發(fā)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受到了領(lǐng)導(dǎo)和同事們的一致肯定。1965年,遇到國家開展精簡工作的政策,旨在支援農(nóng)業(yè)、克服經(jīng)濟困難,而國棉九廠也面臨著全面精簡人員,面對廠里的“鐵飯碗”人人都不愿離開,人人都不愿下崗,而朱秀蘭卻挺身而出,主動要求從廠里“下崗”,面對別人都投來異樣的目光,她也只是說了一句:“我是黨員,得起帶頭作用,要是都堅持不履行政策,那國家還怎么開展工作。”

          朱秀蘭回到村里之后,沒多久便因工作能力突出、態(tài)度認真而被推選為“婦女主任”,當時又遇上國家剛剛推行“計劃生育”,可想而知這個工作開展有多難、擔子有多重,但朱秀蘭對于上崗任職義無反顧。她每天走街串巷開展工作,苦口婆心勸導(dǎo)居民,鄰里糾紛她及時去處理,困難居民她及時去幫扶,上傳下達她及時去實行,有時一天下來連口水都顧不上喝,這一堅持就是20年,也成為了侯家莊居民眾所周知的“熱心人”。

          一份余熱,傳承一份信仰

          1985年,朱秀蘭58歲,正常的應(yīng)該是退休的年齡,朱秀蘭卻沒有給自己下這樣的定位,她放心不下村里的五保戶、困難群眾,便主動找到村書記,對書記說:“我的身體還很好,還不是時候享受,只要我還能動,只要黨和國家需要我,我都能頂上。”并請求能繼續(xù)照顧他們,在征得同意后,她毅然堅守著往常的工作,每天都會去村里低保、殘疾和不能自理困難群體的家里,全心全意的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他們的一日三餐全部由朱秀蘭一個人準備,風(fēng)雨無阻每天都不間斷,缺少鍋碗瓢盆、生活用品等,朱秀蘭就從自己家中帶過來;面粉、蔬菜不夠用了,她就憑借自己瘦弱的身軀推著自行車去市場拉過來;沒有賣干糧的,她就每天揉面給他們蒸饅頭、包包子;沒有自來水就自己去挑水,甚至下雨天她怕這些困難居民吃不上飯,竟也冒著大雨,領(lǐng)著自己的孫子去給他們送。她就這樣默默無聞的堅持了10年。她說:“大家都是一個村的,有困難哪能眼睜睜看著,就應(yīng)該及時伸手去幫忙。再說,我是一名黨員,這樣的事兒我必須管,而且必須管好。”

          如今朱秀蘭居住在李滄福利院,即使到現(xiàn)在她還想著發(fā)揮一名黨員的余熱,能做的事情都盡量不麻煩工作人員。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天是六點多到福利院照顧老人,但每次朱秀蘭老人都能在他們來之前,把自己以及同屋老人的水壺打滿水,垃圾也都是提前倒好的。她這一輩子一直堅守著入黨時的初心本色,而這一份信仰也潛移默化的激勵著子孫后代。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山師大:探索鄉(xiāng)村振興路,助力精彩中國夢
        下一篇:“萊西真是座文明城市” 外地客點贊萊西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jīng)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quán)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dǎo)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