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nèi)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chǎn)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jīng)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社會 > 正文
           

        騎行者徐玉坤:我想用自己一輩子的時間,做兩輩子的事

        2019-12-05 08:00:44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72歲 12年 11萬公里 33個省市區(qū) 25個國家

        騎行者徐玉坤:“我想用自己一輩子的時間,做兩輩子的事”

          在2018年第一季節(jié)目播出后就收獲了高口碑的明星體驗式真人秀《奇遇人生》,終于在人們的期待中推出了第二季。這一季中,第一期的節(jié)目嘉賓便邀請了一位頗具爭議性的女明星——Angela baby(楊穎)。節(jié)目播出后,除了依舊能夠精準(zhǔn)引發(fā)輿論爭議的楊穎之外,另一位主人公、72歲的河南騎行者徐玉坤走進了大眾的視野。

          在這期節(jié)目里,主持人阿雅、嘉賓楊穎要跟隨徐玉坤在美國境內(nèi)騎行三天——這也是徐玉坤“騎行穿越北美洲”行程計劃的其中一段路。

         

          關(guān)于這位老人的討論很快占據(jù)了網(wǎng)絡(luò)熱議的話題榜,他堅持夜晚住帳篷、用熱水泡面包和香腸當(dāng)飯、每天早上六點鐘準(zhǔn)時上路,并在攝制一開始就告訴節(jié)目組自己的原則——“我必須前進,一步車不坐,別指望我停下來。”

          微博里,不少網(wǎng)友表示看完節(jié)目“不知怎么就哭了”,并紛紛留言給他,還親切地叫他“徐爺爺”,當(dāng)然,也忍不住心疼這位十幾年間習(xí)慣了獨自前行、風(fēng)餐露宿的老人。

          《奇遇人生》里,徐玉坤所表現(xiàn)出的堅定、毅力與平和深深擊中了人們的情緒,不管情況如何變化,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打破他“一路向前”的原則?梢哉f,他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奇遇人生”,也帶給了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觸和原動力。

          夢想走完世界五大洲,在路上每天平均騎行12小時

          11月中旬,北青報記者嘗試聯(lián)系徐玉坤希望做一次專訪,得知徐玉坤在女兒徐秋菊的陪同下剛好在北京辦事,于是,這次難得的面對面采訪便很幸運地促成了。

          “咱們隨便在路邊安靜的地方聊就行,不用糾結(jié)于地點和形式,我這人就是隨遇而安”,北青報記者在東城區(qū)一條街道的路邊見到了在那里等待的徐玉坤爺爺。

          花白的絡(luò)腮胡子、不胖不瘦的身材、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還有笑起來能露出牙齒的開朗神情,都跟節(jié)目里一模一樣。徐玉坤把半米來高的行李包靠在便道旁的長椅上,便開始了采訪。11月的北京,氣溫已經(jīng)偏低,他只穿了一件略厚的格子襯衣和一件軍綠色帆布馬甲,下面是一條軍綠色帆布戶外運動褲和登山鞋,頭上還綁著一條別人剛送給他的戶外頭巾。

          徐玉坤說,十幾年前的他患有嚴(yán)重心臟病和腸胃病,通過騎行,病幾乎痊愈了。盡管年齡增長,但身體卻變得更加硬朗健壯。

          2019年4月1日,徐玉坤從洛杉磯出發(fā),走上美國40號洲際公路。一路上,他每天四點起床、五點吃飯、六點上路,一直到晚上八九點天完全黑下來才找地方睡覺,平均每天騎行12個小時。在獨自騎行了110天后,2019年7月19日,徐玉坤終于騎行到達加拿大多倫多!镀嬗鋈松饭(jié)目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次騎行中。

          這次來北京,徐玉坤是為了下一次騎行非洲的計劃做一些準(zhǔn)備工作,最主要是籌集經(jīng)費,當(dāng)然還有辦理護照簽證、打各種疫苗、尋找更好用的充電寶等等。對于要做哪些準(zhǔn)備工作,他心中早已條理清楚。

          “目前為止,我亞洲走了7個國家,歐洲走了15個國家,澳大利亞走了外圍大半部,北美走了美國、加拿大。非洲和南美洲都沒去,如果這兩個地方都去了,五大洲就齊了。”徐玉坤現(xiàn)階段的夢想,就是騎行走遍世界五大洲。最近幾年,媒體對他的報道逐漸多起來,有不少朋友給過徐玉坤經(jīng)濟上或其他方面的幫助。

          2018年10月,在上海世界旅行家峰會上,阿聯(lián)酋王子為徐玉坤頒發(fā)了最佳環(huán)球旅行成就獎獎杯。年輕人騎行這么多地方尚且難以想象,更何況是一名六七十歲的老人。大家都很好奇,是什么讓他如此堅定信念堅持騎行?

          “60歲以前我是農(nóng)民,60歲以后我想當(dāng)個旅行家”

          2007年4月7日深夜,60歲的徐玉坤瞞著家人獨自離家,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騎行之旅。為了不讓家人發(fā)現(xiàn),他也有周密的計劃——提前偷偷把準(zhǔn)備好的騎行裝備放到朋友家,然后不辭而別。第二天,他才敢給老伴兒打個電話,告訴自己已經(jīng)出發(fā)了。

          這不是徐玉坤第一次上路,早在1999年他就準(zhǔn)備過一次。當(dāng)時徐玉坤的四個孩子中還有兩個沒結(jié)婚。“我準(zhǔn)備了很多裝備,高興地跟家人說我要上路了。但全家人都不同意,開會‘彈劾’我。”第一次上路失敗了,這第二次徐玉坤才想出了半夜逃跑的法子——他害怕家人再次阻攔。

          “出逃”成功,徐玉坤便一發(fā)不可收拾。他一路北上,騎行到北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一直到漠河北極村。之后,他辦理了護照,2011年9月末,徐玉坤從昆明出發(fā)經(jīng)西雙版納磨憨口岸出國到達老撾,開始了他第一次國外騎行,即東南亞國家。

          2014年6月,他從北京坐飛機到莫斯科,再轉(zhuǎn)機到法國巴黎,下飛機后將自行車裝備好開始了他的歐洲騎行旅程,歷時三個月。

          2016年9月,他從鄭州出發(fā),坐飛機到達廈門,再飛澳大利亞,然后從達爾文市出發(fā),沿澳大利亞國土自西向東騎行回悉尼,歷時2個多月。

          從60歲到72歲,這12年間,徐玉坤的騎行總長度達到11萬多公里。他數(shù)了數(shù),自己這些年一共騎壞了6輛自行車。至今,他已八次上路走完了全中國除了臺灣以外的33個省市區(qū);六次上路走完了世界四大洲的25個國家,總共14次。

          走出去看看世界的念頭,徐玉坤早就設(shè)想好了,想了半輩子。

          “我是一個地道的河南農(nóng)民,只上了五年小學(xué)就輟學(xué)了。”徐玉坤1947年出生,5歲喪母,13歲開始照顧雙目失明的父親,一照顧就是30多年。“我在農(nóng)地里干了一輩子,有一句話叫做面朝黃土背朝天,形容的就是我,我哪也沒去過。”

          一開始,徐玉坤把自己的騎行環(huán)游計劃告訴老伴兒和四個孩子時,家里誰都不同意。他便繼續(xù)等,等到60歲,四個孩子都成家立業(yè)了,孩子們跟他說:“你可以休息了,以后不用干活了,好好安享晚年多好。”

          徐玉坤不想再等了,年紀(jì)越大,愿望便越來越強烈。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種愿望的強烈程度已經(jīng)到了“夜里失眠,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的地步,任誰勸都不行。還有一個原因,正好那一年北京要舉辦奧運會。徐玉坤也想要打著奧運的旗幟走,用自己的行動為宣傳奧運做出貢獻。

          “60歲以前我是農(nóng)民,60歲以后我想當(dāng)個旅行家”,徐玉坤說。

          堅持自學(xué),用自己寫的故事辦展覽籌路費

          對徐玉坤來說,戶外騎行并不是莽撞的突發(fā)奇想,他明白,這不是僅有一腔熱血就能做成的事情,需要廣泛的知識和過硬的能力。

          盡管沒上過幾年學(xué),但徐玉坤一直沒停下過學(xué)習(xí),不僅給自己“武裝”了各個領(lǐng)域的知識,還練就了一手好字,就連智能手機也比同齡人用得“溜”,寫文章也挺拿手。每次出行前,他都會自己手繪一張地圖,標(biāo)注好自己的騎行路線,待旅途完成后還會制作騎行手札。

          2016年,徐玉坤完成了澳大利亞騎行后回到河南老家暫時休整,因為他需要籌集下一次出國騎行的旅費。經(jīng)費一直不太寬裕,這一度讓徐玉坤十分苦惱,不過,這點困難是難不倒他的。徐玉坤在南陽市中心的天潤廣場看到人們支攤子在賣小商品,這幅人多熱鬧的景象讓他萌生了辦展覽籌集經(jīng)費的想法。

          于是,徐玉坤開始在廣場上辦展,展示騎行過程中的照片和印章,同時還有他自己寫下的小故事,這些年積累下來的寫字兒功底也派上了用場。“靠山吃山,靠路吃路,沒法我就想法。最后我就在展覽上賣我的小冊子,十篇游記弄成材料釘?shù)揭黄,組成一本小冊子。”這樣的原創(chuàng)小冊子,徐玉坤定價10塊錢一本,一點一點攢路費。

          在北美洲騎行時,徐玉坤前后在網(wǎng)絡(luò)發(fā)表了90篇“72歲老農(nóng)單人單車橫越北美騎行記”,節(jié)目《奇遇人生》里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次騎行中。徐玉坤堅持每天更新文章,如果運氣好能趕上住旅館不用住帳篷,就是徐玉坤的“工作高峰期”。在旅館這樣能睡得舒服的地兒,他反而不睡覺,就是為了使用旅館的網(wǎng)絡(luò)上傳文章和圖片,“一晚上不睡覺也要弄完”。

          全部行頭重達40公斤,有些還是手工自制

          比起許多戶外愛好者,徐玉坤的行頭不算最專業(yè)的,卻是他自己用著最順手的。還有許多裝備是自制的,比如騎行時使用的戶外背包和雨衣,都是他“獨家出品”手工縫制。

          徐玉坤的背包最重的時候有40公斤,最輕的時候也有30公斤,里面裝的家伙什兒非常齊全。如果仔細數(shù)能數(shù)出80來種,小到針線盒、印章本,大到做飯鍋、帳篷都一應(yīng)俱全,他的特制戶外包能完美地裝下所有的東西。

          “我的雨衣是塑料布的,寬度大約有一米多、長短大約兩米多,把中間挖個洞,頭能鉆過去,這樣的話前頭、后頭都足夠長,正好能把我的車頭和后面馱的大包都擋住,下大雨我都能保證繼續(xù)前行。”

          徐爺爺有兩塊塑料布。一塊當(dāng)了雨衣,還有一塊晚上鋪在帳篷下面防潮。像這樣的戶外經(jīng)驗,徐玉坤也積累了很多,比如露營生活,他不會把柴火堆成一堆,而是圍繞著帳篷排成一排,這樣不僅可以延長燃燒時間不會一股腦兒都燒完,還可以起到防御和保護帳篷的作用。

          一輛單車、一個人,一頂帳篷遮風(fēng)御寒,一口鐵鍋解決野外吃飯,還有一面 “保護環(huán)境,低碳生活”的旗子,徐玉坤的旅程全是窮游。“其實我的旅程很艱苦,吃大餅、喝泉水、扎帳篷、睡荒野,我就是這樣過來的,走出國門同樣是這樣,克服了很多困難。”

          北美騎行遭持槍威脅,也曾招來當(dāng)?shù)鼐?/p>

          在國外騎行時,因為經(jīng)費有限,徐玉坤幾乎不住賓館,都是找地方扎帳篷。每當(dāng)夜幕降臨,就到了徐玉坤物色合適夜宿地點扎帳篷的時候,睡不安穩(wěn)也是常有的事。

          美洲騎行的某天,徐玉坤到了一個人煙稀少的村子,看到不遠處有一棟房子旁的農(nóng)機修理大棚,他見沒人,便走進去想稍作休息。剛閉目一小會兒,他突然聽到門口一聲大喝,一輛車開進車庫,車大燈直直地照著徐玉坤,十分刺眼。對方顯然有些受驚,拿起槍指著徐玉坤并大聲喝止。徐玉坤趕忙拿出隨身帶著的雙語介紹本子給對方,想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身份和行程目的。沒想到這個方法并沒奏效,對方繼續(xù)喝令徐玉坤趕緊離開,無奈之下,徐玉坤只好在深夜另謀落腳的地方。還有一次面對槍口,是因為徐玉坤進入了公路邊一處人家的停車棚。

          戶外騎行,手機用電是個大問題,徐玉坤非常明白智能手機的重要性,“我必須要用的軟件就是導(dǎo)航和翻譯,我不會英語,所以就用手機把想說的話寫到上面,它能翻譯成任何國家的幾十種語言。”

          因為要給手機充電,徐玉坤就遇到一個現(xiàn)在回憶起來有些痛苦的經(jīng)歷。他騎到一個小村莊,晚上把帳篷扎在村中間,找了兩家人表達想幫忙充電的愿望都遭到了拒絕,反而有人報了警。大家顯然對這位“不速之客”十分警惕,把他趕出了村莊。

          窘迫時刻有過,但溫暖的時刻也是經(jīng)常有的。有一次在法國,徐玉坤沿著公路騎行到了一個小村莊。天色已晚,食物吃完了,手機電也用完了,徐玉坤便把帳篷扎在村莊中心的小廣場。一籌莫展之時,兩個當(dāng)?shù)嘏嗄赀^來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我把我的困難通過手機翻譯和她交流,她給我送來了吃的,把我的兩個充電寶拿回家,幫我充了一夜。第二天送來的時候,還給我送來一條圍巾,我說這么熱給我條圍巾做什么呢,一想這是紀(jì)念品,我就很愉快地收下了,現(xiàn)在還把它放在屋里。”

          “我心里沒有別的想法,就只管往前走”

          除了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徐玉坤需要戰(zhàn)勝的還有更為嚴(yán)酷的、長時間的獨自騎行,孤獨、饑餓、未知,一切困難都需要自己克服。

          2011年4月,徐玉坤正獨自在新疆羅布泊騎行,天已擦黑,他想找個地方歇腳扎帳篷,于是把目光鎖定在了橋下涵洞。徐玉坤推著自行車和車上的裝備往坡下走,感覺坡異常地陡,隱隱有些不安。果不其然,剛下到橋底,他就發(fā)現(xiàn)橋洞下睡了一只大黑熊。

          “我離它只有一兩米遠的樣子,它的輪廓、毛發(fā)我都看得清清楚楚,當(dāng)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往回跑。”徐玉坤嚇壞了,悄悄地把自行車調(diào)頭,趕緊推著車往橋上跑不敢停,“那個坡原本是很陡峭上不去,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來的。”

          由于不確定是不是進了熊的聚居區(qū),徐玉坤不敢停留,就這樣一直跑到半夜兩點,見到了汽車加水站,才敢停下來扎帳篷睡覺,這才發(fā)現(xiàn)身上衣服早就被汗打濕了。

          國外的無人區(qū)情況也沒比羅布泊好多少。

          “2016年9月,我在澳大利亞的時候經(jīng)歷了一段上千公里的無人區(qū),從卡爾古利到塔庫拉,放眼望去全部都是灌木叢和森林,白天騎行,晚上到森林里,找一塊兒比較大的空場。場地上不能有草,有草就會有蛇。傍晚,我架起篝火讓它燃燒到天亮,這樣可以防止野獸的襲擊。”

          澳大利亞無人區(qū),是徐玉坤走過的最艱難的道路,帶的糧食吃完了,又沒有別的食物,上千公里的廣闊地域幾乎荒無人煙。好在那里的袋鼠非常多,再加上灌木瘋長,總會有不太靈光的袋鼠迷失其中,繼而撞上公路上飛馳而過的車子。每走幾公里,徐玉坤就能遇上一只被汽車撞死的袋鼠,他挑選肉質(zhì)還算新鮮的,用鍋煮熟后用來充饑,煮上一只能吃兩三天。在十幾天的獨自旅程里,徐玉坤一共吃了三只,才算走出了千里無人區(qū)。

          “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困境,我都沒有害怕過,也不覺得孤單,因為我心里沒有別的想法,就只管往前走”,徐玉坤總結(jié)。

          “沒有什么事能打得倒我,我感覺已經(jīng)寵辱不驚”

          徐玉坤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的同時,他的女兒徐秋菊便在附近轉(zhuǎn),想找一個便宜干凈的青年旅館。采訪結(jié)束,她剛好回來,附近的幾家青年旅舍她都走了走,總算找到一家合適的,“之前那個不合適,因為只有上鋪,不方便。”

          現(xiàn)在還支持父親做這件事嗎?當(dāng)被問到這個問題,徐玉坤的女兒這么回答:“不能用贊同或支持來表達,我們更愿意把它說成是一種尊重,我們尊重我爸的意愿。”

          《奇遇人生》播出后,徐玉坤在網(wǎng)上看到了網(wǎng)友給自己的留言,內(nèi)心只覺得感激。“網(wǎng)上大家都贊美我,沒有一點負面的聲音,這讓我十分感激。”只有徐玉坤自己最清楚,他的12年騎行生涯中,人們對他的眼光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變化。

          “剛開始的時候,沒少受諷刺挖苦。在村上,幾乎沒一個人說我好,包括家人和村里的人,說難聽點基本上就是‘吃飽撐的’這種話。但我自己知道,我不是神經(jīng)病。”

          徐玉坤還記得,有一次他與村里一位中學(xué)教師聊起自己的騎行經(jīng)歷,聊得好好的,剛分開走了十幾步,后邊有兩個路過的人問那位中學(xué)教師:“這個人是不是神經(jīng)啊?”沒想到這位教師下意識地回答說:“不神經(jīng)干不了這事。”

          說起這個小插曲,徐玉坤笑了:“其實我聽見了,但我裝作沒聽見。”

          十幾年間,徐玉坤感覺自己的變化除了更健康強壯的身體,還有不斷變化的思想和更加寬廣的胸懷。他坦言“沒有什么事能打得倒我,我感覺已經(jīng)寵辱不驚。”

          徐玉坤有著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新時代老農(nóng)民形象和力量的想法,他帶著“保護環(huán)境,低碳生活”的綠色理念走遍世界,也想讓人們明白,一個人的潛力究竟能夠挖掘到多大。

          “有人說吃飽是幸福,有人說不用干活是幸福,這兩個我都有,但這不能安慰我的心。”徐玉坤用最樸素直白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內(nèi)心的火焰。

          在《奇遇人生》第一期節(jié)目的最后,楊穎結(jié)束了三天的行程,要先行離開,主持人阿雅和楊穎分別與徐玉坤老人擁抱告別。三天的相處讓他們之間產(chǎn)生了濃厚的情愫,分別之時,兩個女生都流下了難以抑制的淚水。徐玉坤一邊笑著對她們說“快走、快走,你們先走”,一邊用手抹去自己眼角的眼淚。

          然后,徐玉坤迅速調(diào)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這位72歲的騎行者騎上了他的山地車,車后座是他重重的裝備。

          一如最初,卻從未結(jié)束,徐玉坤再一次踏上了一直向前的路途。

          “我想用自己一輩子的時間,做兩輩子的事。”

          文/本報記者 雷若彤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2020年遠洋船員最低基薪標(biāo)準(zhǔn)提高4%
        下一篇:大數(shù)據(jù)“鎖定”勞榮枝 DNA確認(rèn)身份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jīng)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quán)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dǎo)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