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魯村鎮(zhèn)賈莊村扶貧車間,一排白墻紅瓦的平房格外顯眼。據(jù)了解,這里是原來的賈莊村小學,校舍房屋面積有400余平方米,閑置多年一直未利用。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助推村民脫貧致富的“就業(yè)扶貧車間”。
賈莊村是省定貧困村,2018年共有貧困戶173戶320口人,他們多數(shù)都是因病因殘致貧的,沒有什么技能,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也不能長期外出務工。“為了讓村里的貧困戶早日脫貧致富,我們對上爭取扶貧資金50萬,將村里閑置多年的小學進行維修改造,學習南魯山鎮(zhèn)建起了標準化的桔梗加工車間,還專門上了冷庫。”賈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清說。
桔梗加工門檻低、見效快,對技術要求不高、工時靈活、非常適合村民的生活習慣。在劈絲車間,40余名婦女都身著整潔的白色工作服,圍坐在12張不銹鋼操作臺兩側(cè)正麻利地劈絲。“我來這里上班已經(jīng)有一個多月了,剛開始手生,一天劈40余斤,現(xiàn)在速度快了,能劈130-150斤,一個月至少能掙1800元。”村民張明愛說。目前,扶貧車間已吸納40余名貧困戶就業(yè),月人均收入200-900元不等。
把閑置的房屋改造成“就業(yè)扶貧車間”,既解決了扶貧車間占地大、建設投資大的問題,又等于把“企業(yè)”建在了群眾家門口,實現(xiàn)了貧困村民務工掙錢與照顧家人“兩不誤”的愿望。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盤活了閑置村小,讓閑置資源成了助力脫貧攻堅的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