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娘,家里生爐子了嗎,安裝煙道彎頭了嗎?冬天咱們用煤爐取暖要注意通風。”臨沭青云鎮(zhèn)李埠子村網格員昝靜靜入戶走訪時,提醒正在使用煤球爐取暖的李大娘。在李埠子網格,昝靜靜就是大管家,群眾的急難愁盼首先想到她,她隨身攜帶的網格員工作日志上記錄著每天例行巡查收集到的問題訴求。
近年來,臨沭縣以“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體系”為目標,堅持黨建引領網格化,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進一步提升了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黨建引領全面覆蓋。在城區(qū)完善“街道黨工委—社區(qū)黨委(黨總支)—網格黨支部—‘紅星崗’”的組織體系,在農村健全“行政村黨總支—網格(自然村)黨支部—村民小組—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全縣劃分為608個基礎網格、6626個微網格,設立網格黨支部429個,實現基層黨組織與網格設置深度融合。發(fā)揮村(社區(qū))黨支部作用,由村(社區(qū))黨組織負責人擔任網格長,從村(社區(qū))“兩委”干部、無職黨員、“紅星崗”等群體中選配微網格長,形成黨支部引領網格化、網格聯動協同高效良好局面。
工作力量有效聚合。整合村(社區(qū))“兩委”干部、社區(qū)工作者、專職網格員、公益崗等工作力量,形成共同參與網格治理的工作合力;建立需求、資源、項目“三項清單”,推動公共服務、社區(qū)服務、志愿服務等網格資源精準落實。健全完善分級幫包責任體系,將城區(qū)劃分為33個綜合片區(qū)網格,由36名縣級領導和114個縣直單位負責聯系幫包;同步推動公安、市場監(jiān)管、生態(tài)環(huán)境、綜合執(zhí)法、應急等5部門,306名執(zhí)法人員下沉網格開展工作。
服務質效明顯提升。在全縣廣泛開展“樓道(街巷)三人行”活動,網格長、網格員、微網格長(紅星崗)等人員力量組團入戶,做好例行工作巡查、訴求收集、問題事項辦理等工作,實現群眾需求摸排到位、基礎數據動態(tài)更新、群眾訴求解決到位。2023年以來共發(fā)現、上報、處置各類問題事項21000余件,消除社會治安、矛盾糾紛等各類隱患1600余件。在為民服務工作中,青云鎮(zhèn)創(chuàng)新實行“豆選式”調解工作法,群眾“豆選點將、干部靠前解憂、矛盾就地化解”;經驗做法被表彰為“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通訊員 吳獻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