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山東省壽光市紀臺鎮(zhèn)姜家莊子村,15歲的大海(化名)正在書桌前讀書,蒲公英志愿服務中心志愿者朱玲、董曼玲來到他家,幫他縫制開線的被褥。隨后,山東港口集團濰坊港志愿者給大海送來了書本、油、米、面等物品。
大海是壽光15號希望小屋的受益人,在紀臺二中九年級上學。大海家有4口人,父親經(jīng)營0.6畝茄子大棚,母親身體有殘疾,姐姐正在中職就讀。從小,大海就想有一間自己的房間,但是由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他只能把這個愿望深埋在心里。2020年,大海被我省“希望小屋”兒童關(guān)愛項目選中,有了自己的“小天地”。
“希望小屋”兒童關(guān)愛項目針對貧困家庭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huán)境的8至14歲兒童,以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為主,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獨立空間,進行規(guī)劃、設計、裝修,配備必要家具和學習生活用品。每個“希望小屋”建設費用不低于1.2萬元。
2020年,壽光團市委聯(lián)手壽光市蒲公英志愿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線上線下募集資金32萬元,為25個援建對象建成“希望小屋”。大海的“希望小屋”由山東港口集團濰坊港捐資建設。房間墻壁上貼上了壁板,放置了書桌、衣柜,裝修得溫馨雅致。
蒲公英志愿服務中心負責人宋俊東認為,“希望小屋”項目不僅是一個硬件改造的房間,而且是一份新的激勵與夢想,給了孩子莫大鼓舞的同時,也給其家庭再次注入了新的動力。
和大海一樣,壽光市孫家集街道胡營王村的大江(化名)也有了自己的書屋。書架上擺放著名著《在人間》《童年》《紅星照耀中國》《紅與黑》等。大江的父親因車禍導致高位癱瘓,常年在輪椅上,生活需要照料。“大江喜歡看書,學習優(yōu)秀,性格開朗。”時常來探望他的志愿者朱玲說。大江的書屋是壽光3號“希望小屋”,由蒲公英志愿者募捐建而成。
每個“希望小屋”都張貼著希望小屋心理關(guān)愛辦法。每個小屋配備一個項目小組,由鎮(zhèn)街團委書記、專業(yè)社工與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項目小組代表和愛心單位代表共同組成。
今年,壽光團市委將繼續(xù)實施“希望小屋”兒童關(guān)愛項目,以無獨立居住和學習環(huán)境的“困境少年”為關(guān)愛服務對象,建設20處“希望小屋”。“依托原有住房進行規(guī)劃打造,配備必要的學習生活用品和愛心結(jié)對志愿者,改善孩子們的成長環(huán)境,實現(xiàn)即時幫扶、應建盡建。”壽光團市委書記宋立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