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么快,昨天晚上剛剛通過‘情暖湖凌,一呼就靈’微信群點了健康義診服務,今天早上社區(qū)就把咱縣人民醫(yī)院的醫(yī)護專家請到了社區(qū)廣場,在家門口就能測量血壓、血糖等。”5月18日,魚臺縣濱湖街道湖陵社區(qū)觀魚小區(qū)居民聶瑞雪說。
“情暖湖凌,一呼就靈”微信群是魚臺縣濱湖街道“濱濱有禮”志愿服務品牌向基層社區(qū)擴展的一個縮影。2021年以來,濱湖街道在打造“濱濱有禮”志愿服務品牌的同時,引領示范帶動8個社區(qū)培育“智慧觀魚”“方便與人”“幸福365”等特色品牌,結合社區(qū)特色品牌,對接資源,先后邀請縣醫(yī)院專家、愛心志愿者為老年人、環(huán)衛(wèi)女工、新業(yè)態(tài)新就業(yè)群體開展“健康義診到我家”“巾幗送愛心”等多項志愿服務活動,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實現(xiàn)社區(qū)為民“一站式服務”。
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開展點單配送服務。魚臺縣圍繞“五為”志愿服務,實施“孝心養(yǎng)老金”“金暉助老”“魚家姐姐”等為老志愿服務項目,“新時代文明實踐小主播”“情暖童心·筑夢未來”“孝行天下”公益讀書會等為小志愿服務項目,“暖心·同行”“希望小屋”“如康家園”和農(nóng)村殘疾人“1+4+8”居家照護等為困難群眾的志愿服務項目,“心靈驛站”“美德健康工作室”精品工程等為需要心理疏導和情感慰藉人群的志愿服務項目,“和事佬”“農(nóng)村CEO”“鄰里有約”“活力唐馬”等為社會公共需要的志愿服務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便民利民惠民志愿服務。
“今年以來,我們堅持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化、項目品牌化,聚焦‘五為’志愿服務,深入挖掘特有的‘孝賢文化’‘稻改精神’等資源,打造出‘孝心養(yǎng)老金’‘稻花香’‘魚水情’‘美德健康工作室’‘精致景區(qū)’‘美德魚臺’等15個受歡迎、可持續(xù)、叫得響的志愿服務特色項目和品牌。”魚臺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中心主任喬志宇說。
把群眾放在心上,把服務落到行動上。王峰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還是一名退役軍人,他在孝賢文化廣場創(chuàng)辦“王峰老兵工作室”,為市民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照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幫助走失兒童回家,開導有輕生傾向的年輕人重拾對生活的信心,用心守護著群眾的生命和財產(chǎn)安全。
“到志愿服務站尋求幫助的人多,需求也各有不同。我們服務站可以為市民提供信息咨詢、冷熱飲水、醫(yī)療救助、失散兒童尋找、文明勸導等便民服務。”5月15日,魚臺縣孝賢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站站長王峰介紹。
近年來,魚臺縣傾力打造“魚水情”志愿服務總品牌,組織引導各鎮(zhèn)街部門結合自身實際打造了濱湖街道“濱濱有禮”、羅屯鎮(zhèn)“孝善敬老”、李閣鎮(zhèn)“紅袖章”、王廟鎮(zhèn)“青有為”和縣婦聯(lián)“魚家美院”等子品牌,讓志愿服務成為孝賢故里的又一靚麗名片。“群眾在哪里,我們就把志愿服務延伸到哪里,通過項目化、品牌化的打造,讓志愿服務留在百姓身邊,讓志愿服務品牌深入人心、為百姓幸福‘注力加碼’。”魚臺縣委宣傳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朱圣娟說。
大眾報業(yè)·農(nóng)村大眾通訊員 繆學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