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崔光
近年來,東平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緊貼新形勢下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需求,著力解決了一批群眾最盼望、最關注的民生難題。
東平縣希望橋始建于20世紀90年代,是第一實驗小學學生上下學需經(jīng)過的重要橋梁,因當初設計時對車流量考慮不足,橋墩占用東山路兩個車道,導致東山路由雙向四車道變?yōu)殡p向兩車道,且車輛轉彎半徑不足,極易造成道路擁堵。對此,東平縣委、縣政府堅持立說立行,即知即改,將希望橋的重建工作列為2023年東平十大民生實事之首。
為加快推進重點民生項目建設提質(zhì)升級,東平縣住建局成立工作專班,選派精干力量,從通行能力、服務群體、外部樣式、結構選型、建設難度、完成時間等方面深入分析,做足準備工作,把危橋改造成“民心橋、幸福橋、平安橋、希望橋”,讓群眾的生活環(huán)境變得更加便捷、安全。
精準研判破難題,把危橋變成“民心橋”。希望橋的重建既是東平縣委、縣政府的民生關懷,也是市民的熱切期盼。希望橋地處城區(qū)主干道,地下管線復雜,涉及取暖、網(wǎng)絡、電力等,強制進行取暖管線遷移,容易引發(fā)群眾輿情。在確保質(zhì)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東平縣住建局工作專班加班加點施工作業(yè),盯緊靠牢,搶工期,抓進度,精準研判,現(xiàn)場辦公,相關部門協(xié)調(diào)配合,順利破解了管線遷移難度大的問題,完成了希望橋建設工作。6月15日,希望橋改造全部完工,順利實現(xiàn)通車交付。
問需于民惠民生,把危橋變成希望橋。希望橋重建,一頭連著群眾期盼,一頭連著“祖國未來”。新希望橋主梁設計采用“X”形鋼梁,靈感源于數(shù)學符號“X”,橋東西跨度32米,西側設置兩處梯步,東側與學校操場相接,采用“X”設計,寓意莘莘學子未來發(fā)展有無限可能。
橋梁以服務學校為主,同時兼顧部分社會功能。希望橋改造完成后,大大緩解了東山路望山街路口道路交通擁堵,解決了第一實驗小學學生上下學交通難題。
用心用情辦實事,把危橋變成“連心橋”。“以前接送學生上下學堵得根本走不動,現(xiàn)在井然有序,我們也安心多了。”看到現(xiàn)在的新希望橋,家長贊不絕口。
民之所憂必念之,民之所盼必行之。下一步,東平縣委、縣政府將持續(xù)貼近基層和群眾,不斷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為民實事項目建設,真正做到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