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一線故事 > 正文
           

        照亮困難群眾前行路

        2024-10-28 09:07:16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本報記者 王粲

          “這些錢對我們家來說就是‘及時雨’啊!”近日,拿到臨時救助金的微山縣昭陽街道張某某高興地說。

          張某某的兒子張某豪被確診患有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需進行骨髓移植,所需花費數額較大,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昭陽街道民政工作人員得知情況后立即入戶調查,并將其情況上報微山縣民政局,縣民政局快速啟動臨時救助,開辟“救急難”綠色通道,當天便將1.1萬元臨時救助金送到了張某某手里。不僅如此,縣民政局還為張某某一家辦理了低保,每月可領取低保金2380元,同時發(fā)動社會力量為其募捐,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財力向基層傾斜、向困難群眾傾斜,不斷完善;尽⒍档拙的社會救助制度,逐年提高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穩(wěn)步提升救助保障水平,切實兜牢了基本民生底線。

          數據最有說服力。

          “十四五”以來,我市4次提高9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連年保持較大增幅。其中,城市低保標準增幅38.1%,農村低保標準增幅51.9%;城市特困基本生活標準增幅38.2%;農村特困基本生活標準增幅52%;特困人員全護理、半護理、全自理照護標準分別提高21%、21%和24.1%。

          2023年,我市建立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動態(tài)調整機制,堅持部門協(xié)同、市縣聯(lián)動,將城鄉(xiāng)低保標準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掛鉤,特困人員、孤困兒童基本生活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與低保標準掛鉤聯(lián)動,確保救助保障標準既能兜牢兜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底線,又與我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相適應。

          今年,我市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實現再提升。其中,城市低保標準、特困標準較上年提高7.5%,農村低保標準、特困標準較上年提高9.5%,孤困兒童生活保障標準、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較上年提高7.5%。

          救助保障標準的逐年提高,對困難群眾而言無疑是“雪中炭”。如何讓“雪中炭”能及時到位、更溫暖人心?我市在推動社會救助工作提質增效上從未停歇。

          為確保救助資金精準發(fā)放到每一位困難群眾手中,我市精準施策、持續(xù)發(fā)力。在特困人員供養(yǎng)方面,根據特困人員的自理能力,將其分為全護理、半護理、全自理三檔,分別給予不同標準的照料護理補貼。在孤困兒童群體保障方面,提高機構養(yǎng)育孤兒和社會散居孤兒的基本生活標準,實施“孤兒醫(yī)療康復明天計劃”和“福彩圓夢·孤兒助學工程”,為孤困兒童提供全方位的關愛和幫助。據統(tǒng)計,2024年,我市共保障孤困兒童7847人,為1000名困難兒童圓夢微心愿,5575名孤困兒童免費享受政府購買的“護佑健康”重疾險。

          不僅如此,我市還在2021年創(chuàng)新打造了“濟時救”社會救助品牌,建立了“主動告知、主動發(fā)現、快速響應、即時救助、跟蹤轉介”的閉環(huán)救助新模式,社會救助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

          在這一過程中,全市民政部門堅持“大數據”比對和“鐵腳板”入戶兩手抓,對困難群眾進行精準識別與動態(tài)監(jiān)測,確保救助資源能夠及時、準確地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困難群眾救助·主動申報日”制度,對申請能力不足的特殊困難群體,將每月10號作為“困難群眾救助·主動申報日”,今年以來,村(社區(qū))為困難群眾幫辦代辦救助申請3400余次。設立“濟時救”品牌特別響應救助基金,按照11個縣(市、區(qū))不低于30萬元、3個功能區(qū)不低于8萬元、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不低于10萬元的基金年度設立標準進行分級籌集,截至目前,該基金已分級共籌集資金超過2000萬元,為眾多急難救助對象提供了及時有效的幫助。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工作的規(guī)范性和公信力,今年我市還創(chuàng)新推出經辦人員和服務對象“雙承諾”制度,要求經辦人員和服務對象雙方均作出承諾,制度實施后,全市社會救助工作的效率和質量顯著提升。以任城區(qū)為例,該區(qū)自實施“雙承諾”制度以來,共簽訂承諾書數千份,涉及救助對象數千人,有效遏制了虛假申報和騙,F象的發(fā)生,保障了救助資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最大程度地讓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fā)展成果、感受黨委、政府的關懷溫暖。如今在濟寧,社會救助工作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向更高質量、更精準化的方向邁進。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 他想為家鄉(xiāng)留下一片高大的皂莢樹
        下一篇:“你們養(yǎng)我小,我養(yǎng)你們老”
         
        0
         
         
         
         
        推薦資訊
        青島造“大塊頭”出海
        青島造“大塊頭”出海
        金秋柿飄香
        金秋柿飄香
        “剪出”移風易俗新風尚
        “剪出”移風易俗新風
        田間搶收
        田間搶收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