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一線故事 > 正文
           

        “三步走”助力助老食堂“長久飄香”

        2025-01-01 08:14:06  |  來源: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我85歲啦!還是頭一次過生日,有長壽面,還有生日蛋糕,感到很幸福!這么好的生活,我能多活好幾年!”12月29日上午,在成武縣大田集鎮(zhèn)程樓村的助老食堂內,該村老人于心蘭激動地說著,眼角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當日,有三位老人在這里過了集體生日。

          大田集鎮(zhèn)程樓村位于成武縣的最東邊,與濟寧市金鄉(xiāng)縣接壤,村民以種植、經營大蒜為主。隨著城鎮(zhèn)化快速推進和農村中青年勞動力的轉移,“空巢”老人“就餐難”問題日益突出。群眾所需所盼就是政府服務的方向。程樓村在鎮(zhèn)黨委、政府的支持與指導下,緊扣老年人實際需求,堅持公益、自愿原則,建起助老食堂,主要服務對象為村里80歲以上的老年人。

          “目前,我們村80歲以上老人已基本實現了統(tǒng)一就餐,下一步如何擴大覆蓋人群?如何讓助老食堂‘長久飄香’?我們做了一些規(guī)劃。”程樓村黨支部書記程傳順拿出記錄著助老食堂建設過程及以后設想的工作日志向記者介紹。

          第一步:做調研摸實情,把服務做到老人心坎上

          “我們打算建設助老食堂后,并沒有急著開工,而是把重點工作放在調研摸實情上。”程傳順介紹,鎮(zhèn)里派出兩名工作人員和村“兩委”干部一塊,用了大約20天的時間走訪了全村80歲以上老人和75歲以上孤寡老人,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并征求老人們子女的意見、建議。得到他們的高度認可后才開始著手建設。

          記者走進程樓村助老食堂看到,操作間環(huán)境干凈整潔,餐具消毒柜、食品留樣柜等設備相繼映入眼簾,菜品琳瑯滿目。鍋里的排骨燉藕散發(fā)著誘人的香氣,讓人垂涎欲滴。餐廳里,空調、洗手臺、儲藏柜等設施一應俱全,十套實木桌椅整齊地擺放著。老人們三兩人一桌,坐在一起吃著蛋糕有說有笑地聊著天,等待著開飯。

          “咱都是莊稼人,能吃口熱乎飯就很知足,哪成想在這里吃得十分可口,天天有雞蛋有牛奶,我都吃胖了。”一位老人一開口,引得其他老人鼓掌認可。這里不僅方便村內老人就餐,也為他們提供了聊天解悶兒的好去處。

          第二步:以助老食堂為起點,凝心聚力倡樹文明新風尚

          老人滿意、老人幸福才是助老食堂的意義所在。

          11月26日中午,助老食堂啟用,老人們在食堂吃了第一頓飯,立刻喜歡上了這里。

          程樓村的助老食堂采用“就餐+外帶”相結合的模式,以老年人實際需求為出發(fā)點,菜品以“少油、少鹽、少糖、軟爛”為原則,同時考慮味道口感和營養(yǎng)。

          據介紹,目前在食堂用餐的老人有37人,每天提供午餐和晚餐,每人只需支付5元費用。平時就是家常便飯,晚飯有粥有奶有雞蛋,周末改善生活時有羊肉湯,或者燉雞、燉排骨等。這個周末又逢老人過生日,飯菜有肉有菜有奶有水果。

          “這些蔬菜是村民自己種的,雞蛋、牛奶是村民捐贈的,光捐的這些就夠食堂用三個月。”程傳順帶著記者參觀食堂時介紹,助老食堂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

          在食堂選址過程中,村民趙玉霞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給在外做生意的丈夫程傳義打電話商量:“咱把挨著村委會的那個院子讓出來吧,讓村里蓋助老食堂。”

          “黨和政府想給老百姓辦好事,我們愿意支持,村里的事需要村干部和村民一起使勁才能辦好。”趙玉霞真誠地說。

          在食堂門口的公示欄上,張貼著村民為食堂捐贈的金額和物品:程傳鵬為助老食堂首次捐助現金10000元,程傳平捐雞蛋30斤、豬肉50斤、白菜50斤、芹菜10斤……記錄呈現的是全村人的敬老愛老之心。

          善舉涓滴成河,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開設助老食堂引導著村民的思想向好向上改變,之前多年解決不掉的‘頑疾’,現在都迎刃而解了。”程傳順說,大家參與村管理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村里越變越好。

          第三步:發(fā)展集體經濟,讓助老食堂“長久飄香”

          助老食堂備受老年人青睞,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但如何走遠走穩(wěn)走好呢?

          “根據農村生活標準來算,改善生活的時候費用略高一些,每人每天平均12元左右,元旦過后食堂將達50人,一年下來共需費用約20萬元,加上廚師工資和其他費用,食堂需要30萬元左右才可以正常運行。算上村民捐贈的錢物,還有10萬元左右的缺口。”程傳順算了一筆賬。

          “10萬元的缺口怎么解決?”記者問。

          “我有6個大蒜冷庫,每年拿出一個冷庫的利潤兜底。”程傳順輕松且堅定地說,村民們都在支持助老事業(yè),他更是責無旁貸。

          村民說,村里的路燈也是程傳順自掏腰包安裝的,程傳順已連續(xù)多年資助村里的優(yōu)秀或家庭困難的學生,在他的帶領下,村民積極參與,成立了“程樓村助學基金會”,目前賬上還有近三萬元的結余。

          “我打算用兩到三年的時間,推動我們村的助老食堂再上一個臺階,實現80歲以上老人就餐全免費。”程傳順說。

          “底氣來自你的冷庫利潤兜底?”記者問。

          “不是,我們要發(fā)展村集體經濟,做全體村民都能參與的集體企業(yè)。我們村有‘大蒜經濟’,人心齊,抱團發(fā)展,能形成新的競爭合力。‘大蒜經濟’所產生的利潤可以為助老、助學事業(yè)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程傳順說。

          記者 劉蘭英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百陳村月月為老人過集體生日
        下一篇:小菌菇開出“致富傘”
         
        0
         
         
         
         
        推薦資訊
        小菌菇開出“致富傘”
        小菌菇開出“致富傘”
        百名困難群眾喜領新年“紅包”
        百名困難群眾喜領新年
        臨朐:特色鄉(xiāng)村旅游鋪就山區(qū)致富路
        臨朐:特色鄉(xiāng)村旅游鋪
         泰安:新業(yè)態(tài)振興新鄉(xiāng)村
        泰安:新業(yè)態(tài)振興新鄉(xiāng)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