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輟學幾個月、16歲的小敏終于重返校園。2019年,小敏父母與弟弟在一次車禍中意外身亡,孩子失去精神支柱,從厭學到逃學、輟學。談起以前,奶奶忍不住抹眼淚:“現在好多了,多虧了縣里的‘未來計劃’。”
無棣縣通過對1113名困境未成年人進行樣本分析,發(fā)現7-14歲的困境未成年人,因身體殘疾、監(jiān)護缺失、生活困難、流動或留守等,易產生自卑、孤獨、逆反等心理健康問題。為此,2024年5月,無棣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未來計劃”指導意見》,在點、線、面上發(fā)力,助力困境未成年人走出人生低谷。
從心理咨詢到危機預警
全程守護
建強服務平臺。無棣縣整合資金7000萬元,建成6000余平方米的縣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引入專業(yè)的服務團隊,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情緒疏導、心理問題治療等服務。
建強發(fā)現平臺。設立互融互通的未成年人保護信息智慧云平臺,開通未保心理健康專線8912345,開設掌上未保發(fā)現報告小程序,打通數據分析、問題轉辦平臺。對全縣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矛盾糾紛事件進行分析比對,定期篩選風險隱患。今年以來,已向有關部門發(fā)送提醒函6個、建議書4份,累計開展法學研討、法律援助、心理疏導等活動110場。
建強指導平臺。聯系省級專家團隊指導開展困境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利用先進理念和方式方法培訓基層兒童工作隊伍。目前,已對21名未成年被害人、被告人進行心理輔導,對44名未成年人監(jiān)護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制發(fā)督促監(jiān)護令15份,已指導開展個案干預86人、心理健康知識科普16場次。
一張網兜住
孩子的“心理安全”
無棣縣鎮(zhèn)村三級聯動,兜底孩子們的心理健康。
縣級層面,鏈接社會資源服務無縫隙。依托縣級心理健康個案轉介中心,鏈接23家社會組織未保聯盟和30個成員單位業(yè)務骨干開展個案會商研判,組建起政法干警“青春·護薇隊”“普法講師團”,選聘27名法治副校長,定制特色普法“菜單”課程100項,開展模擬法庭等普法宣傳活動180余場,參與未成年人2.9萬余人次,未成年人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明顯提升。組建志愿服務隊,下沉到鎮(zhèn)街開展探訪慰問、課業(yè)輔導、結對幫扶等活動。今年以來,各鎮(zhèn)街已開展心理健康業(yè)務培訓、情緒疏導等服務50余場次。
鎮(zhèn)街層面,“六站合一”精準對接。強化鎮(zhèn)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建設,年投入110萬元為全縣每個站配備至少2名駐站社工,形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社會心理服務工作站、民政服務站、志愿服務站、慈善工作站、救助工作站“六站合一”工作機制。
村級層面,成立由3395名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成員組成的471個心理關愛服務隊,將心理關愛服務觸角延伸到社區(qū)(村居)。
兜底、發(fā)展
“兩不誤”
無棣縣統(tǒng)籌設立“未來計劃”兒童服務專項基金,完善多元參與的困境未成年人關愛網。
該縣對全縣未成年人實行線上線下“紅黃藍綠”四色風險等級動態(tài)管理,將15項未成年人高風險快速評估指標、21項未成年人家庭監(jiān)護評估指標納入動態(tài)管理機制,針對“紅色”等級困境未成年人開展圓夢微心愿、一對一結對關愛等多形式關愛,幫助其走出困境。
突出心理輔導和身體康復“兩手抓”,多舉措打造殘疾兒童康復訓練基地,累計康復縣域及周邊省市殘疾兒童1000余人次,殘疾兒童身心方面康復有效率達98%以上,經驗模式入選中國殘疾人藍皮書。
同時,該縣明確兒童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家庭監(jiān)護能力提升、孤困兒童就業(yè)幫扶、流動兒童關愛保護、兒童保障服務設施建設等5個重點方向,進一步為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家庭賦能。自“未來計劃”啟動以來,累計發(fā)放各項困境未成年人補助救助資金1451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