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目一播成名人,次日游客找上門
紀(jì)錄片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你好好劃拉劃拉,好好收拾收拾,弄得滑溜一點!”
“婦女享福的,男人作難的!重活累活都得男人干!”
“我腿不方便,方便的時候,我用你?!我自己就辦了!”
“給她出了一輩子力,沒賺到好呢!哈哈哈···”
想必看過《舌尖上中國Ⅱ·腳步》的人,都對劉宗安、姚方英老兩口上述的一唱一和印象深刻,片中兩人邊勞作邊拉呱,方言樸實又不失幽默,夫妻間的默契十足,兒孫繞膝的場景更是溫馨。
2014年4月18日晚,《舌尖上的中國Ⅱ》第一集《腳步》開播,盡管攝制組已提前打電話通知了劉宗安、姚方英夫妻他們要上電視,可限于家里的電視收不到播出頻道,夫妻倆依舊如常早早關(guān)燈睡覺。他們不知道,電視上短短幾分鐘的鏡頭,將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巨變。
次日上午,這個被攝制組描述為“最接近自然”的村子仿佛成了鬧市,一波又一波的外人涌進(jìn)來。“不知道他們來干啥,來了就跟我握手照相。”面對不斷登門拜訪的陌生人,時年67歲的劉宗安有些詫異,直到有人拿出手機(jī)讓他看了紀(jì)錄片,他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兩口出名了。
拜訪者中有一對連夜趕來的北京年輕夫婦,紀(jì)錄片播放當(dāng)晚他們就駕車從北京啟程,第二天上午趕到了椿樹溝,為的就是看一看這個秀麗的小山村,嘗一口剛烙出的雜糧煎餅。
椿樹溝是隸屬于蒙陰縣垛莊鎮(zhèn)黃姑庵村的自然村,這個小村子共有16戶、54口人。在一夜成名之前,除了村民臉上的皺紋日漸加深,時間仿佛在這個村子停滯了。環(huán)抱的群山阻隔了生活變化的腳步,栽幾片板栗園、種幾畝薄田、養(yǎng)幾只山羊,亙古不變的生活方式祖輩流傳。
慕名而來的游客正是被這份原生態(tài)打動。
夫妻倆各管一攤,在一起忙活的機(jī)會不多。邱明 攝
一天千輛車開進(jìn)山溝,游客都要煎餅吃
椿樹溝能上紀(jì)錄片,還有一段淵源,據(jù)說當(dāng)時成功擊敗了不少潛在的“競爭者”,后并榮登央視。
2013年,《舌尖》攝制組按照“原生態(tài)、最自然”的原則輾轉(zhuǎn)山東多地挑選拍攝點,最終蒙山腳下的椿樹溝打動了他們,攝制組前后在這里取景4天。領(lǐng)著這些肩抗“長槍短炮”的外人上山下溝,劉宗安并不清楚他們?yōu)樯陡傻眠@么起勁,只是樸實地遵循“平時干啥就干啥”“想說啥就說啥”的要求本色“出演”。
游客來的越來越多,老兩口的人生軌跡至此轉(zhuǎn)了個彎。
有游客建議劉宗安可以開個農(nóng)家樂,多擺幾張桌子搞接待。他家原本只有兩間瓦房,為開農(nóng)家樂劉宗安新建了6間餐廳和廚房,加上擺在院子樹下的餐桌,可以同時接待近百人就餐。今年年初,當(dāng)?shù)卣殖鲑Y對這些餐廳和廚房進(jìn)行了特色改造,并且新建了環(huán)保廁所。
人次最多的是今年8月26日,當(dāng)天先后有1100多臺汽車開進(jìn)了椿樹溝。
“今天殺了13只雞,再多來就吃不上了。”9月9日上午,記者探訪時,姚方英正在沖洗剛褪完毛的土雞,不到10點半,第一波趕來的游客已預(yù)定了5只。
紀(jì)錄片熱播后,來到家里的游客都要嘗嘗雜糧煎餅,趕到飯點時劉宗安就端出家里的菜給他們就著。面對鏡頭,劉宗安笑呵呵地說:“全國各地的都來吃煎餅,真好!”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