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濟寧知名的風味小吃,它歷經(jīng)了上百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濟寧人人記憶中忘不掉的味道。一條普通的魚,背后還有怎樣的故事和秘密,形如竹筒的雞,又是怎樣的美食。108刀,刀刀都蘊含著匠心獨具的精神。今天的小編帶您探尋濟寧風味名吃,一起了解濟寧最受歡迎的美食背后的那些事兒。

說起街頭巷尾最受老百姓歡迎的美食,在濟寧這塊古運河邊的土地上,尤其豐富,很多美食都讓人流連忘返,今天我們就去尋找其中的兩種。

馬磊談起自家店里的美食,馬磊可是有說不完的話題,單單就是這筒子雞的清洗就很有講究,烹制桶子雞,雞不開膛,只在雞翅根處開一小口取內(nèi)臟,另從肛門處拉出雞腸,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雞桶子。煮制時,雞腹內(nèi)的油汁就不會外流而浸入雞肉內(nèi),從而保證了雞肉肥嫩、味道鮮香,而這樣的雞每一只都是馬磊親自選購的。
馬磊一門心思的把精力用到了手藝上。父親那個年代的人,一般手藝精湛,但對教導(dǎo)卻鮮少言語,留給馬磊的只有一句簡單的話:“吃到肚子里的東西是摳不出來的。”馬孝全始終用這句樸實但生動的話來囑咐兒子,讓自己的后人明白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馬磊說,想做好食品生意,不僅需要好的手藝,更要有顆實實在在的心。

從馬磊的祖輩開始,每一只雞,每一條魚都是他們細心挑選,認真制作的結(jié)果,馬磊知道口味和品質(zhì)比任何事情都重要,馬磊打小就住在小南門,對這兒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種滋味都有感情。當談起哪家老滋味變了,他都會感覺到很大的遺憾。對于自家的口味,他更是追求到固執(zhí)的程度,他認為傳承是一個厚重的詞,是幾代人一起努力的結(jié)果,它承載了太多歲月的痕跡。而一種滋味的傳承,還承載著很多人對往年的回憶,一旦變了味兒,就再也找尋不到了。他對于這門手藝,會一直執(zhí)著的傳承下去。

桶子雞以其色澤鮮黃,咸香嫩脆,肥而不膩,越嚼越香幾大特點而出名。但是有些朋友吃過桶子雞感覺并不好,常抱怨咬不爛,啃不動,這除了和做的質(zhì)量有關(guān)外,很大的原因是吃法上不對。由于桶子雞本身的特點就有一個脆字,注定了桶子雞并非是刀剁成幾塊,啃來啃去,也不是撕成幾半,大口的去咬,桶子雞講究的是要先剃骨,再切片,吃的時候夾起無骨的肉片,細細嚼來,越嚼越香。而這切筒子雞則需要不多不少108刀。


這筒子雞的切法,是馬磊的看家本領(lǐng),小時候看爺爺和父親切雞,長大了經(jīng)過自己不斷的聯(lián)系,逐漸熟練起來,桶子雞最好的部位是雞大腿,味道香,口感好,幾個雞大腿切成細片,是涼菜中的上等品。皮色乳黃、肉質(zhì)潔白、油而不膩、香味醇厚、質(zhì)脆爽嫩。而熏魚經(jīng)過特殊的烹制技藝,獨特的香氣融入到魚肉中,頗有一種與大自然結(jié)合的韻味,經(jīng)過傳統(tǒng)手法制作的魚肉變得有些松軟又不失彈性,入口時咸淡適中,口感軟糯卻有略有酥脆,層次分明,真是美極了。


每一只筒子雞,每一條熏魚,都是記憶的味道,傳承的味道,堅守的味道,是家的味道,更是馬磊一家人對于老手藝的匠心堅持?赐炅斯(jié)目,這美食的味道是不是已經(jīng)縈繞在您的嘴邊,融化在味蕾中了呢?(許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