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臨清,那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美食,近幾年不乏因美食慕名而來的游客。
伊林居飯莊清真八大碗,經(jīng)營了30年,央視第九套節(jié)目《行走的餐桌》和第十套節(jié)目《味道》都曾來此采訪報道,店鋪名聲也就逐漸鋪開了來。

走進飯莊,剛開了半扇門,那縷縷飄香迎面襲來。四處觀摩,整個墻面上端端正正地掛著各類含金量極高的榮譽證書,不禁言由衷發(fā):不愧是非遺傳承!
飯莊是兩層臨街樓,一層為散座大廳,樓上是包間。散座均為方方正正八人桌,剛好七八就餐,全套八大碗的份量也剛好適合這些人。
一籠八大碗翻扣成菜,緊接著一個個澆上羊肉和笨雞熬制出的清湯,一桌精致的八大碗就已制作完成了,在燈光下,每一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色澤,最后再將八大碗分別放在有小蠟燭加熱的托盤上,溫?zé)嵋恢卑笸,香味也持續(xù)的散發(fā)。
細觀“臨清八大碗”中的八道菜,依次是黃燜肉,清氽丸子,松花羊肉,清燉羊肉,肉雜拌,黃燜雞,燒肉以及圈巧閣。黃燜肉,肉質(zhì)酥軟,香而不膩;再撈一勺清氽丸子,湯汁清香,滑嫩勁道;嘗了嘗松花羊肉,味醇透爛,湯汁鮮香;又品了品清燉羊肉,軟爛醇香,湯汁醇厚;接著夾幾口肉雜拌,清香爽口,味道各異;再夾一塊黃燜雞,肉爛精瘦,口感迷香;最后來一口燒肉,酸香透爛,肥而不膩。
一頓油油裹肚,別忘了配上幾個熱騰騰的又大又發(fā)的饅頭(又稱馬劍饅頭),承載了當(dāng)?shù)匕傩?ldquo;大發(fā)大利”的美好訴求,這也成為了臨清人吃八大碗的一種習(xí)慣,象征著“八大碗配饅頭”的吃法正慢慢滲透進“八大碗”文化。
饅頭本身透著香,再嚼上一口羊肉,那才叫大快朵頤,甚至吃到最后直接將饅頭浸入湯中泡著吃,完全吸收了湯汁的醇香,一點也不油膩,最后連湯都所剩無幾,這大概就是八大碗自身所散發(fā)出的魅力吧。
臨走之前,看著空落落的八個大碗,依舊意猶未盡......
雖說八大碗各地不盡相同,千姿百態(tài),因時因地而異,但是臨清八大碗是南北往來的漕運船客的口味集聚。是代表了臨清的文化特色,也是臨清的歷史傳承。(文/劉小龍 圖/韓春義 靳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