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昨日下午4時許,當(dāng)一件似羊非羊、似鹿非鹿,長著一對小翅膀的青銅犧尊從墓葬中提取出來時,主持本次考古的王占奎也難掩心中激動。
這件頭部長著鹿角、面部像羊的動物萌態(tài)盡顯,可愛的形象令人難以移開目光。
讓現(xiàn)場專家不解的是,這只犧尊頭部似食草動物,而四足卻長著食肉動物的利爪。從側(cè)面端詳這只“四不像”,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彎曲狀,一對鳥翼從腹部伸出,看姿勢似乎要撒腿狂奔。
令人稱贊的還不止這一處,動物背部塑造可謂匠心獨(dú)具。除了背部布滿精美的各式紋飾外,犧尊的臀部和腿部塑造得圓潤有力,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讓視覺重回華美的紋飾。
王占奎說,寶雞地區(qū)之前出土過牛尊、駒尊、鳥尊等動物形狀的青銅尊,但還沒有與這件犧尊形態(tài)一致的,特別是這件犧尊腹部有一對類似小翅膀的造型,更讓其顯得罕見。
因其濃縮了多種動物形態(tài),因此目前還無法為之命名,暫且稱之為犧尊。他說,《莊子》一書中記載,莊子拒絕楚國使者讓他當(dāng)官時,曾言:“子獨(dú)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dāng)?shù)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大意是,你沒有看見在諸侯祭祀時用的牛嗎?養(yǎng)了很多年,穿著華麗的衣服,最后牽入太廟等待宰殺。由此可見,古人用以祭祀神靈的物品,必然要裝扮一番,大多要艷麗、華美、奪目,以示虔誠。王占奎說,犧尊作為古人用于祭祀神靈的重器,這件犧尊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和藝術(shù)觀賞價值,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商代青銅器藝術(shù)珍品。 2/2 首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