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郭盼 徐明明
蜜蠟是琥珀的一種,因其“色如蜜,光如蠟”而得名,呈明黃、不透明狀。上好的蜜蠟在距今約5、6千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就已存在,經(jīng)過土壤、水源、空氣以及各種礦物質(zhì)的洗禮后,形成一種有機寶石?芍^歷盡滄海桑田,給它增添了讓人想象無邊的神秘色彩,讓越來越多的人對它趨之若鶩。
近年來,中國市場對于蜜蠟的需求不斷增長,佩戴蜜蠟首飾成為一種時尚。與此同時,造假行為增多,人工合成、以假充真等行為擾亂市場。蜜蠟到底為何物?如何分辨真假蜜蠟?手中的蜜蠟又該如何養(yǎng)護呢?本期專題與您一起探究。
號稱檢驗證書齊全
的“蜜蠟”是塑料
近日,鄧先生向筆者反映,他在某小型珠寶展會上花2800元購買的蜜蠟是塑料的。6月份,他和朋友在逛展會時,發(fā)現(xiàn)有展位在賣蜜蠟。“我們這批都是雞油黃蜜蠟,屬于收藏級別,別處幾百元一克,我們來做品牌推廣,價格相當合適。”銷售員極力向他推薦展位上的蜜蠟。為打消鄧先生疑慮,銷售員還拿出了寶石鑒定證書。
經(jīng)過一番討價還價,鄧先生最終花2800元買了一件蜜蠟手串。隨后,他拿給一個懂行的朋友,朋友告訴他,這些不是蜜蠟,極可能是塑料。鄧先生隨后找了多名蜜蠟行家,都給出了同樣的答案。而當鄧先生將所購“蜜蠟”附帶的“國土資源部礦產(chǎn)資源監(jiān)督檢測中心”出具的鑒定證書拿到濟南市質(zhì)監(jiān)局查看時,工作人員判斷鄧先生所購產(chǎn)品附帶的證書是假證。濟南市質(zhì)監(jiān)局黃金實驗室站長孫友蘭表示,鑒定證書也不能代表百分百的保障,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所謂的收藏證書、防偽證書、監(jiān)制證書等五花八門的證書。
人們?yōu)楹螌γ巯炄绱税V迷?
類似鄧先生的遭遇在蜜蠟市場上屢見不鮮,盡管這樣,卻絲毫沒有影響人們對于蜜蠟的購買熱情。目前,品相一般的蜜蠟克價達到200元,上乘的蜜蠟克價則到了500元以上。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蜜蠟價格居高不下呢?
山東省大眾民間收藏公益鑒定團團長趙景華介紹說:“對蜜蠟的使用和崇尚,中國自古有之,古書《山海經(jīng)》里就記載著‘佩之無瘕疾’,意思是經(jīng)常佩戴不容易生病。近年來我國蜜蠟市場不斷升溫,蜜蠟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即便是上萬元/克的天價,也依然無法阻止國人對蜜蠟的癡迷。佩戴蜜蠟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有‘招財、祛病’的美好祝愿。愛其美麗奪目,但更愛其內(nèi)涵的文化價值,這大概就是中國人癡迷蜜蠟的原因吧。”
蜜蠟價格主要由大小和品相來決定
“早在幾百年前,蜜蠟就被西方眾多文化群體視為寶物而作為裝飾品或者收藏之用,只是最近幾年才被我們國內(nèi)文玩界所認知。加之琥珀蜜蠟資源的稀缺性以及具有有機寶石的多重魅力,琥珀蜜蠟的價格應該會有較大上升空間。”鴻煊琥珀老板張珊珊介紹說,“品相越好,體積、重量越大的蜜蠟越具有收藏價值,價格自然也更高了。而品相略微差點,體積、重量略小點的,也就越便宜。
若品相相似,蜜蠟價格從重量上看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等級,0到5g一個價格、5到10g一個價格、10到20g一個價格、20g以上一個價格等。也就是說蜜蠟越大越重,價格也越高。重量大小差不多的蜜蠟,從品相上看,沒有磕碰、裂傷的越貴。”
買蜜蠟切忌撿漏心態(tài)
俗話說得好,“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在購買古玩藝術品時,切忌“撿漏”心態(tài)。
據(jù)張珊珊介紹,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蜜蠟60%以上是經(jīng)過優(yōu)化的,原生態(tài)蜜蠟較少,“大開門”的古董老蜜蠟更是可遇不可求。“通過烤色優(yōu)化過的蜜蠟并未破壞其自然成分,只是加強了氧化速度,這種工藝是國家允許的。”目前市場上充斥的假貨和經(jīng)過做舊處理的蜜蠟,沒有經(jīng)驗的藏友很難區(qū)分。
濟南市質(zhì)監(jiān)局黃金實驗室站長孫友蘭介紹:“分辨蜜蠟真假,重要一點是觀察紋路,天然蜜蠟的紋路是流淌紋,而樹脂、塑料等仿制品的紋路特別生硬,是攪動紋。”蜜蠟是樹木脂液的化石,在250℃到375℃的高溫之間,蜜蠟便會熔化。正基于這種特性,常見的造假手段有兩種:一是用蜜蠟碎渣熱熔而成的“二代蠟”,二是用塑料、樹脂制成的純假貨。“蜜蠟是最容易‘打眼’的文玩之一,若沒有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一般人很容易被忽悠。藏友切勿抱著‘撿漏’的心態(tài)選購琥珀蜜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