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高凱)由著名作家白先勇?lián)慰偛邉澋?ldquo;昆曲新版《白羅衫》全國名校行北大首演新聞發(fā)布會”9日在北京大學舉行。白先勇表示,不同于一些廣為人知的以愛情為主線的昆曲劇目,《白羅衫》展示的是人性的沖突,它是一部沉重的悲劇,份量堪比最為經(jīng)典的希臘悲劇。
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2005年,白先勇帶著青春版《牡丹亭》走進北京大學,連演三場,獲得巨大反響。青春版《牡丹亭》的熱演被認為打破了傳統(tǒng)戲曲在年輕人中的清冷局面。
白先勇認為,“傳承”是戲曲的重要課目。這期間不僅需要昆曲創(chuàng)作者一代一代的口傳身授,同時,昆曲的觀眾也需要傳承。“我們這十幾年來的努力,就是要把青年召喚回戲院來。”他說。
昆曲新版《白羅衫》由白先勇任總策劃,著名昆曲藝術家岳美緹出任導演及藝術指導,優(yōu)秀青年演員俞玖林領銜主演,邀請兩岸三地多位名家連袂打造。
《白羅衫》原著為清代無名氏所作,講述一個因果相報的故事:上京赴試的徐繼祖受一位老嫗之托,帶著老嫗與長子長媳的信物“白羅衫”,尋找已失散十八年的蘇云夫婦。徐繼祖在尋人時發(fā)現(xiàn)養(yǎng)大自己的父親竟是十八年前謀害生身父母的歹徒。
新版《白羅衫》編劇張淑香正是青春版《牡丹亭》的編劇之一。她認為:“一如所有典型公案劇的程序,《白羅衫》也是順流直下,結(jié)局不外乎報仇雪恨和慶團圓。這種千篇一律的結(jié)局,流為公式。”于是,她在自己對人性信念的理解中,看見《白羅衫》中真正的悲劇因子,“新版《白羅衫》大幅改變原著的主題,轉(zhuǎn)而定調(diào)在父與子、情與美、命運、人性、救贖上。”
白先勇表示,“昆曲中,為大眾所熟知的大多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但事實上也不乏像《長生殿》《桃花扇》這樣極具份量的歷史悲劇!栋琢_衫》又有不同,它不需要龐大的歷史架構(gòu),而是扎根于人性的根本沖突中,對中國人的倫理沖突有充分的表現(xiàn)。”
“如果說,青春版《牡丹亭》更適合吸引青年人來觀看、喜愛昆曲,那么《白羅衫》可以說更進一步。”白先勇認為,青年人應該對人性有一些嚴肅的思考,而這樣一出悲劇有利于他們學會懼畏和悲憫。
這場演出將于3月10日晚7點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向觀眾呈現(xiàn)。(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