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雅茜)記者今天獲悉,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于近日發(fā)布《2019年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項工程擬入選項目名單》,濟南市今年遴選出了第三批傳統工藝振興項目庫項目,市中區(qū)秘制四喜丸子系列制作技藝、歷城區(qū)橋式木作、長清區(qū)孝里米粉制作技藝、章丘區(qū)章丘鐵鍋鍛打技藝、濟陽縣濟南鉤繡等5個項目擬入選。

根據擬入選項目名單,山東四喜居商貿有限公司,以經營秘制四喜丸子為主的快餐店,現已在市區(qū)內開辦8家店面和一家配送中心。該公司致力于發(fā)掘老濟南傳統名吃和地方風味名優(yōu)小吃文化,在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研究,確定了四喜丸子及相關系列菜品的現代制作工藝,使菜品更具營養(yǎng)價值,口感、色澤等更符合現代人們的飲食習慣。歷經近40年的努力,“四喜居”逐漸得到餐飲界的認同,其中“四喜丸子”、“什錦湯”被多次獲得國家、省、市名優(yōu)小吃、飲食業(yè)優(yōu)質產品等榮譽稱號。
橋氏木作技藝傳承下來有兩個項目,一是魯班枕、凳系列產品;二是三條腿馬扎系列。這些產品的特點都是在保留傳統結構和文化內涵上設計制作而出,木材使用原生態(tài)整木(非復合拼接)沒有一顆釘子和任何膠粘,環(huán)保、節(jié)約、經久耐用,可折疊,收放自如,搬運攜帶方便,均在申請專利中,市場上無同類產品,獨此一家。
孝里王氏正宗米粉的制作工藝,歷經百年流傳經久不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為研究米粉制作、面食文化、傳統民俗等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孝里王氏正宗米粉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香甜可口、勁柔并濟的口感被眾人所喜愛,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營養(yǎng)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研究價值。
據《章丘文史集萃》記載,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的同盛永鐵鍋鍛打工藝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的清朝末年,其前身源自京勺,是當時備受京城名家廚師所青睞的一種獨特鍛打工藝制成的鐵鍋。濟南市章丘區(qū)人氏吳運甲、吳運茂兄弟二人得到京城制鐵匠人曹盛永的真?zhèn),?933年在濟南山水溝繼承曹盛永師傅的“同盛永鋼勺店”(鋼勺即鐵鍋),因工藝精湛,深淺合適,翻炒順手,故有“鍛打三萬六千錘,勺底錚明顏色白”的美譽。當時蜚聲遐邇的魯菜飯店如匯泉樓、聚豐德、燕喜堂等所用的鐵鍋都是出自吳運茂之手。同盛永鋼勺店在濟南城可謂盛名一時。
濟陽鉤繡是由鉤織和刺繡兩大工藝結合而成的,是中國傳統編織工藝和歐洲抽紗技藝相結合的結果。濟陽鉤繡以鉤為主體,以繡為點綴,要經過紡線、上色、圖案設計、鉤織、刺繡等多個步驟,純手工制作,工藝精細,立體感強,如今,鉤繡產品廣泛地運用到桌布、靠墊、玩具、服裝、床上用品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山東省“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指定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