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丸還是“添加劑合成物”?
王先生的麻辣燙所用到的各種肉丸,來自農(nóng)貿(mào)市場或是專門的批發(fā)市場。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記者試圖與多家農(nóng)貿(mào)市場的零售攤位或是冷凍丸子的制作公司聯(lián)系。但因各種原因,對方均不愿透露太多信息。隨后,記者來到滬上一家知名的食品添加劑市場,試圖從源頭尋找“無肉肉丸”的起源。
以開火鍋店為由,記者在該市場內(nèi)走訪了多家出售各類肉類香精香料的店鋪,“不用肉做肉丸”的方法漸漸浮出水面。
一家專門出售肉類精膏和調(diào)味料的老板老張向記者介紹:“出于降低成本的要求,很多制作肉丸的小廠家、小作坊都控制肉丸中肉的含量,而肉含量的減少會導致肉丸出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組織上會比較松散,缺少肉的彈性,二是風味上缺少肉的風味和香氣。”
減少肉量所帶來的缺陷,就需要用各種食品添加劑一一彌補。
老張從貨架上拿出一包名為“肉味王”的調(diào)味料告訴記者:“如果你要自己做肉丸,這個調(diào)料是不能少的,它基本能解決香味和口感的問題。”
如果要制作口感或是香味更好的豬肉丸,則還需要添一點豬肉香精或是肉精膏。老張的店中主要有兩種食品添加劑,一種是調(diào)料類的,價格較為便宜,進行勾兌之后能夠給湯或是制作出來的肉丸帶來不錯的口感;另一種是香精類的,價格相對高些,用量也較少,其口感遠遠比不上調(diào)料類的,但是香味則要濃郁得多。
如果想制作其他口味的肉丸,也十分方便,只要在“肉味王”的基礎(chǔ)上加上相應(yīng)的香精即可。老張一邊給記者介紹制作方法,一邊從貨架上拿下制作香菇貢丸的“香菇香精”和制作魚丸的“海鮮香精”。
老張拿著一瓶一斤裝的“肉精膏”給記者算賬,雖然這款添加劑要100多元一瓶,但使用很少的量就能做出濃郁的味道,一斤肉精膏能夠用鹵制1000斤肉。一般情況下,1斤肉丸用成本2角錢的肉精膏就能調(diào)出很好的味道。
見記者始終猶豫不決,老張進屋拿了個盆子當場用肉味王和淀粉開始制作丸子。一會兒功夫,魚丸就在老張手里誕生了。他一邊揉搓著手中的丸子,一邊告訴記者:“在制作過程中,如果覺得丸子不夠Q彈,可以加入少量明膠類的添加劑,便可大功告成。”
雖說老張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是按照相關(guān)標準生產(chǎn),是合法的產(chǎn)品。但用這些添加劑揉合而成的“肉丸”是否符合相關(guān)標準呢?我國《速凍調(diào)制食品》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的“主料肉占比不低于10%”,即含肉量達到或是高于10%及以上的丸子才叫肉丸。這樣看來,老張手上的“肉丸”只能算是添加劑合成物。但是目前檢測部門無法準確檢驗肉丸中肉的含量,這就讓不法商販有機可乘。
至于是否需要在丸子中添加一定量的肉,老張?zhí)寡赃是要看各家店鋪的成本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