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中檔題挑戰(zhàn)。參考書目:Kaplan。四天。
[6] 考前沖刺。參考書目:Barron。七天。
3.執(zhí)行情況的說明:
(1)實際上執(zhí)行的時候和這個計劃有很大的出入。我7月中旬放假,在家里呆了兩周。其中的第二周用來做delta除了?疾糠值木毩。要求是只要是題,不管例題還是練習,都做。具體的計劃是按照delta最前面的一個安排表。但是他那個安排表上給的每一周的內(nèi)容太少。我基本上是按照每天做那個安排表上一周的內(nèi)容的速度進行。(口語和寫作部分完全沒有做,因為沒有辦法自己評分)也就是一周之內(nèi)做了delta的書上閱讀和聽力的部分。其實這個安排是非常輕松的。每天最多只要兩個小時就能完成這部分內(nèi)容。這段時間我最大的收獲第一是建立起了對托福的信心(delta的題目畢竟不算很難),第二就是對托福的題型有了大概的了解。(這個時候我還沒拿到其它的書。比如OG。)
(2)我7月30日回到學校,本來打算正經(jīng)的好好復習(就像考GRE之前那樣)。但是很遺憾的是,由于天氣、圖書館的環(huán)境等等原因,并沒有真正完全投入。再加上中途在wow四區(qū)玩了一個獵人的號,而且又有同學來看我。所以基本也是“三天打魚一天曬網(wǎng)”(差不多就是這個比例,而不是我不知道這句話本來該是兩天曬網(wǎng)。呵呵。)
(3)回學校的這段時間我重點關注了三個問題:
[1] 關于持久戰(zhàn)的問題
托?荚嚂r間很長,非常長。因此體力的保持和注意力的集中變得尤為重要。其實我還是懶,從來沒有做過完整的模考練習,但是,我每天至少保證做2個section的閱讀和2個section的聽力(也就是沒有加試的題量。)而且在這之間堅決不休息。培養(yǎng)自己的持久戰(zhàn)能力。至于具體做的哪些題后面再詳細說。這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2] 關于聽力筆記的問題
我在家的那段時間做delta聽力部分的練習,一方面是有比較充足的時間記下我想記的內(nèi)容,另一方面是即使我一點都不記,我也能基本做對題目。但是隨著練習難度的增加,要保證記下所有想記的內(nèi)容同時保持聽懂文章變得越來越不容易。我通過練習,找到了一個適合我自己的平衡點,回答了到底記多少筆記,如何分配注意力這樣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告訴大家我的答案其實沒有意義。個體差異所致。但是我想強調(diào)的是:首先,語言作為交流的工具,本身是不應該有筆記的問題的。就好像你聽中國人說話絕對不會想記筆記一樣。對話最好是不記。集中精力理解對話雙方的處境、問題、態(tài)度、情緒等等。第二,講座的部分。因為托福不會考察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比如問你某個事件的年份等等),所以關鍵是聽懂大意和結構。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你需要在聽完講座之后問你自己的是:教授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什么?教授是怎樣引出這個重點并且逐步深入逐步發(fā)展的?同時,你可能需要知道,教授說某些話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引起討論、表示贊許、表示不確定、更正之前的錯誤、引入新話題、回顧上次課的內(nèi)容等等。)至于筆記,最好的辦法是就好像你在聽中文講座,只記有助于你回答上面的問題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甚至可以是你自己的理解而不是教授的原話。總之有助于你回答上面的問題就行。另外,這里有個技術細節(jié):通常來講,你并沒有足夠的時間記完你所想記的全部內(nèi)容[我專四的聽抄應該是滿分],而且簡略的筆記、過多的代碼和符號可能引起歧義,此外,答題的過程中,通常的情況是:你寫過一遍(記在筆記上)的內(nèi)容你都記得(寫過一遍不容易忘),而你最需要筆記作為參考的、你遺忘了的內(nèi)容恰恰是你沒有記錄的。再者,對于本來答題速度比較慢的人來說,也許時間不足以讓你仔細的根據(jù)筆記去回想講座的內(nèi)容。
[3] 關于口語質量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