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玉潔
“您的外賣到了。”臨近中午,水岸華庭小區(qū)出現(xiàn)一抹黃色身影,一份熱氣騰騰的菜煎餅從范家胡同送來,用時不到20分鐘。這個扎著麻花辮,說話干脆爽朗的外賣員,正是“泰山騎手”王碩。從文藝舞臺到街頭巷尾,她用腳步重新定義了人生賽道。

1988年出生的王碩,16歲便考入部隊文工團,兩年部隊生活,300余場文藝演出,讓她捧回多個獎項,更淬煉出“優(yōu)秀士兵”的品格底色。轉(zhuǎn)業(yè)后,她在自來水公司工作10余年,當家庭需要她隨遷泰安時,這位性格大大咧咧的文藝兵毅然選擇踏入全新的職業(yè)賽道。
“我喜歡接觸新事物,是個閑不住的人,也不怕吃苦。”王碩笑著評價自己。2021年,王碩加入騎手團隊,憑借軍人特有的韌勁,她逐漸從行業(yè)中脫穎而出,成為標桿人物。4年來,她日均工作8小時,累計配送5萬單,將老縣衙片區(qū)的每條街巷都印在腦海里。
“部隊經(jīng)歷教會我,在任何崗位都要追求卓越。”王碩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她的電動自行車不僅是配送工具,更是流動的“黨員示范崗”,暴雨天為獨居老人送藥,旅游旺季當義務導游,寒夜為迷途游客指路……她說:“送餐不只是遞盒子,更是傳遞城市溫度。”
作為站點“黨員導師”,王碩根據(jù)復雜路況制作培訓案例,幫助新人快速適應工作;作為“流動網(wǎng)格員”,她通過“泰山騎手之家”小程序上報井蓋破損、消防隱患等民生問題47件;作為“移動質(zhì)檢員”,她主動反饋商家衛(wèi)生問題,守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送餐路上,我們是城市治理的‘毛細血管’,上報問題、反饋情況、協(xié)助解決,順帶著就做了。”她語氣輕快,眼神堅定。
如今,王碩的電動車仍穿梭在老縣衙的大街小巷,這位有著17年黨齡的女騎手,用軍人的堅韌與黨員的擔當,在轉(zhuǎn)動的車輪上詮釋著“泰山紅騎先鋒”的精神內(nèi)核,與千名同行者一起,在泰山腳下書寫著新時代勞動者的奮斗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