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wǎng)太原6月2日電 45歲的牛福林言語不多,說起話來輕聲慢語,臉龐留下的兩道青黑印痕,昭示著他不同的人生故事。聊自己的過去,牛福林三言兩語就打發(fā)了,但說起采煤設備,卻有說不完的話。
牛福林是山西潞安集團常村煤礦綜采一隊機電隊長,做煤礦機電檢修工已經(jīng)有25個年頭了。25年來,他從一個只有高中文化的農(nóng)民成長為能熟練操作、維修、革新世界頂尖采煤設備的高級技師。在他手中,已有60多項革新技術,創(chuàng)造價值3000多萬元。
20歲那年,牛福林告別了山西長治縣老家的那片黃土地,鉚足了勁要在礦山干出一番事業(yè),夢想自己真正能變成一名現(xiàn)代工人。
到煤礦,牛福林做的第一項工作是給煤溜更換溜槽。年輕的他信心十足,干好這個不成問題。第一次練兵,老師傅用四個小時就干完了活,牛福林吭哧了七個小時也沒有弄好。
“煤礦上看似干的都是粗活,但光有勁還不行,有技術才能當個好工人。”受到“挫折”后,牛福林有所感悟。
自此以后,牛福林經(jīng)常找老師傅請教,利用工休時間到處找資料學習理論。工作不到一年,他就被工友們稱為“小技術員”。因為愛鉆研,這些年牛福林先后在集團技術比武中榮獲電鉗工第一名,被單位聘為高級技師。
1993年,潞安集團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特大型現(xiàn)代化的常村煤礦,牛福林所在的綜采隊擔當了安裝、調(diào)試和生產(chǎn)工作。面對全新的設備、不通的語言,牛福林沒有畏懼,決定啃下這塊硬骨頭。他白天跟著外國專家看圖紙、裝設備,晚上對照資料研究工作原理。不懂英文,他就死記硬背了所有圖紙上的專業(yè)英文標示和代碼。外國專家被牛福林的好學精神感動,破例讓他參與了設備安裝,這為后來設備的性能檢測和技術革新打下了良好基礎。
從業(yè)務新手變成技術能手,牛福林開始帶徒弟。十多年來,他先后培育出綜采機電工、高級技師48名,其中12人走上業(yè)務領導崗位。牛福林的徒弟、“80后”大學生礦工張超華說:“師傅的吃苦、敬業(yè)、好學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
牛福林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公司在2006年給他辦理了轉(zhuǎn)正手續(xù),解決了他妻子、孩子的戶口和就業(yè)上學問題。18年的勤奮和辛勞,牛福林終于換來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工人身份。去年,牛福林買上了自己的房子,生活越過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