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陳亮、逄秋香夫妻沒有想到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隨即產(chǎn)生。隨著免除學費的消息迅速傳開,周圍很多村子的家長都把孩子送來,幼兒園孩子的數(shù)量增長到了180多名。到了2010年冬天,由于報名人數(shù)過多,陳亮和逄秋香又以每年16000元的租金租賃了一處樓房,開辦了蘭西村分園,兩個幼兒園的孩子加在一起達到300名,教師也增加到22名,盡管各項費用都在增加,可免除學費的決定一直沒有改變。如果非要算一筆賬,單單免除每個月180元學費這一項,他們一年就要損失64.8萬元!
此時,陳亮、逄秋香這對小夫妻才意識到,他們的免收學費的決定已經(jīng)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初衷,也由此讓他們注定了要走一段不尋常的人生之路。
負重堅守承諾感動社會
陳亮、逄秋香輕率做出的那個免收學費的決定,讓這對小夫妻背上了沉重的經(jīng)濟包袱。因為僅22名教師一年的工資和投保費用就得50多萬。而他們幾年來積蓄的30萬加上拆遷賠償款剩余的40多萬,也僅能維持教師一年多的工資支出。為此,免費辦公益幼兒園這條路還能否繼續(xù)走下去,又成為這對小夫妻整天談論的一個沉重的話題。盡管這個話題太沉重,小兩口并沒有為當初那個輕率的決定而后悔,竟然執(zhí)著地要負重堅守免收學費的承諾,把免費辦公益幼兒園這條路繼續(xù)走下去!
然而,要把免費辦公益幼兒園這條路繼續(xù)走下,最大的問題就是錢。為破解經(jīng)費保障這個難題,陳亮、逄秋香真是挖空了心思,絞盡了腦汁,最終尋找到了解決經(jīng)費問題的辦法:租賃兩個池子養(yǎng)海參,用養(yǎng)海參的收入補貼幼兒園的虧空;說服父母將家里一塊閑置土地以每年五萬元的價格出租出去,用來補貼幼兒園的經(jīng)費;陳亮決定盡快考取A1駕駛證,每年可節(jié)省聘用大客車駕駛員4萬多元的工資……
壓力是會傳導的。陳亮的父母不僅同意了兒子出租那塊閑置的土地,而且父親還答應由他去管理兩個海參池。陳亮的母親高璇近20年沒種地了,為了給幼兒園節(jié)省買菜的資金,又當起了菜農(nóng),不僅把將近一畝的院子開出來種菜,還到外邊租了兩畝菜地種上各種蔬菜,供給幼兒園。用高璇的話說:“現(xiàn)在是俺老兩口讓小兩口拖著往前走,能在背后幫他們多少就幫多少,有點兒壓力對我們也是好事兒。”
母親冒著酷暑種菜補貼幼兒園,父親頂烈日冒風雨看護海參池,還把在建筑監(jiān)理公司的收入也補貼了幼兒園。陳亮、逄秋香這對小夫妻把父母拖上了不算,還把姥姥家也被拖上了。姥姥家去年種了10畝花生,都給幼兒園榨油吃了。有了父母的大力支持,陳亮和逄秋香堅持免費辦公益幼兒園的信心也更足了。
陳亮、逄秋香因免收學費賠上巨款的實情還是被一些孩子家長知道了。有多位家長來到育新幼兒園,勸說陳亮、逄秋香盡快恢復收取學費,不要再賠上錢辦幼兒園了。其中,有位孩子家長帶著孩子一年免交的學費,非要陳亮收下不可,因陳亮婉言拒收,感動得那位家長淚眼汪汪地說:“你們免費給我們教育孩子,還賠了那么多錢,真是高情難感,讓俺心里實在是過意不去。”
陳亮、逄秋香夫妻免收學費的善舉感動了社會。瑯琊臺集團的趙總深被陳亮、逄秋香這對年輕夫妻的善舉所感動,把自己兒子的一套價值5000余元的架子鼓贈送給了育新幼兒園,還發(fā)動職工為幼兒園捐款5860元;山前村兩委會的干部也被陳亮、逄秋香的善舉感動了,資助育新幼兒園2萬元,支持這對小夫妻把免費幼兒園辦下去;陳亮、逄秋香的善舉,連那些菜販子都被感動了,每斤菜給陳亮便宜兩毛錢,以此來表達對這位“不收學費的幼兒園園長”的敬佩和支持……
陳亮、逄秋香夫妻免費發(fā)展幼兒教育的感人事跡被青島日報、大眾日報報道后,立時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新華網(wǎng)、人民網(wǎng)等上百家網(wǎng)站紛紛轉(zhuǎn)發(fā)。上海衛(wèi)視臺“大愛東方”節(jié)目專程派記者來到山前村育新幼兒園,為陳亮、逄秋香拍攝了專題片。北京電視臺“青年公益心”節(jié)目的編導也不遠千里來到育新幼兒園,對陳亮、逄秋香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青島電視臺專門為陳亮、逄秋香拍攝了數(shù)字電影《免費的幸!,在多個頻道播放。 3/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