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孫先凱 報道
本報濟南訊 比濟南悶熱的天氣更火熱的是什么?8月1日晚,百花劇院中觀眾火一般的熱情似乎就是答案。“苦菜花兒香,苦菜花兒黃……”隨著現(xiàn)代呂劇《苦菜花》(上圖)的落幕,劇中人物“曼子”略帶童音的演唱,質(zhì)樸純真的小曲讓人又憐愛又疼惜,悲情之處讓在場觀眾潸然落淚,現(xiàn)場觀眾起立連連叫好,掌聲久久不息。“《苦菜花》我已經(jīng)看了很多遍,但每次看都會被感動。”呂劇戲迷李銀蘭女士很早就入場等待,“聽說這次是全班人馬的全選段演出,早就招呼著粉絲朋友來捧場了。”
呂劇《苦菜花》改編自馮德英的長篇小說《苦菜花》,講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山東昆崳山區(qū)的抗戰(zhàn)故事。山東昆崳山區(qū)山村王官莊馮德剛開槍打死日本兵為父報仇,其母送子離鄉(xiāng)參加八路軍。三年后,八路軍兵工廠轉(zhuǎn)移至王官莊,馮家母親和大女兒娟子、小兒子德強、小女兒曼子都參加了支援抗戰(zhàn)的活動,與此同時,八路軍特派員、同時也是德剛未婚妻的趙星梅,和本村地主之子、日偽特務(wù)王柬芝都來到王官莊。后來,大兒子德剛犧牲的消息傳來,母親和星梅悲痛欲絕;王柬芝則以其妻與佃戶長鎖有地下情相要挾,得到兵工廠轉(zhuǎn)移的情報,引來鬼子,為保護兵工廠,星梅、馮家小女兒曼子相繼犧牲,母親亦慘遭毒打。最后,八路軍大部隊趕來痛殲日寇,母親端起槍,打死特務(wù)王柬芝,又毅然送小兒子德強參加八路,抗日救國。故事曲折、緊張,扣人心弦。濃濃軍民情,深深愛國情,集聚于兩個小時的演出中,讓觀眾隨著跌宕起伏的劇情感動、流淚。
“《苦菜花》講述的是山東人民悲壯的抗日故事,在建軍節(jié)這天推出惠民演出,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通過呂劇了解抗戰(zhàn)的歷史,緬懷先烈。”山東省呂劇院院長蔣慶鵬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