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nèi)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chǎn)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jīng)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資訊頻道 > 社會 > 正文
           

        她,接過“紅嫂針”,沂蒙精神四代相傳

        2019-10-05 07:22:35  |  來源:大眾網(wǎng)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本報記者 杜輝升 紀偉

          “從9月初學校開學,我的女兒高潔就陸續(xù)在五所學校開展沂蒙精神宣講,她也走上了弘揚、傳承沂蒙精神的路。”9月30日,68歲的“沂蒙新紅嫂”于愛梅告訴記者。高潔還將于10月7日前往貴州省,開展沂蒙精神的主題宣講。

          于愛梅是“沂蒙母親”王換于的孫女,“沂蒙紅嫂”張淑貞的女兒,他們一家四代人都在弘揚、傳承沂蒙精神。“沂蒙精神代代相傳,紅色基因已經(jīng)滲透到血脈中。”于愛梅說。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沂蒙母親”王換于帶領全家創(chuàng)辦的“戰(zhàn)時托兒所”,撫養(yǎng)了30多名革命后代和8名烈士遺孤。新中國成立后,這些革命后代回到沂蒙老區(qū)看望王換于時,都和以前一樣喊她“娘”,“沂蒙母親”這個名字也由此傳開。

          在抗戰(zhàn)最艱苦的1940年到1943年間,王換于的兒媳張淑貞擔任東、西辛莊兩個村的婦救會長,負責13個村的抗日宣傳發(fā)動工作,先后發(fā)展了20多名黨員,并組織群眾做軍鞋、縫軍衣、磨軍糧、烙煎餅支援前線。

          當時,張淑貞為了照看好革命后代,把奶水喂給“戰(zhàn)時托兒所”年齡小、體質差的孩子,而把剛出生的女兒放到一邊吃糊糊湯。張淑貞說:“咱自己舍上命也不能讓烈士斷了根呀。”就這樣,托兒所的40多個孩子一個沒有少。

          于愛梅聽著奶奶和母親講述的故事長大,紅色基因的種子從小就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2004年,于愛梅從原沂南縣第四中學的教師任上離崗,從母親那里接過了“紅嫂針”,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擁軍優(yōu)屬事業(yè)中。2011年,山東省黨性教育基地沂南教學點成立,她主動提出做義務講解員。“從2011年到現(xiàn)在,我作了3000多場沂蒙精神報告,最多的時候一天5場,一場40多分鐘。”于愛梅告訴記者,“義務宣講沂蒙精神,從小處說,是為了傳承奶奶立下的愛黨擁軍家風;從大處講,是為了帶動更多的人,一起來把沂蒙精神發(fā)揚光大。”

          “老一輩的革命精神不能丟,沂蒙精神不能丟,要一輩輩地傳下去。我今年68歲了,很高興能把自己家的故事講出來。”最令于愛梅欣慰的是,她的大女兒高潔和家里的幾個孩子都主動加入了紅嫂協(xié)會,用各自的方式傳承沂蒙精神、詮釋良好家風。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德州一中學生作文《手機響了》,火了
        下一篇:禮尚往來成負擔 人情消費何時不再"猛于虎"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jīng)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