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家建成了家庭站,鄰居們說話有了地方,平日里遇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到我這里發(fā)發(fā)牢騷,聽我勸解勸解,鄰里關(guān)系好多了!”4月25日,說起“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甘思英自豪地說。
2022年以來,聊城市東昌府區(qū)古樓街道從“好媳婦”“好婆婆”及“最美志愿者”等先進典型中,先后優(yōu)選了100個典型,把其家庭作為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家住古樓街道站前社區(qū)的甘思英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家庭站在鞏固宣傳陣地、提升市民文明等方面起到了引導群眾、教育群眾的積極作用,在街道營造了文明友愛、鄰里互助的良好氛圍。
在甘思英家里,居民時常能聽到小區(qū)里的好人好事,還能聽到美德健康生活、親子家庭教育等講座。
“我子女在外地工作,平時我都自己在家,想找人說說話也沒個固定的去處,現(xiàn)在好了,社區(qū)建了家庭站,我想拉呱就能直接奔著小甘家去了。”站前社區(qū)居民馬貴蓮說,周末空閑的時候,甘思英還會帶著她們一起觀影、看報,生活不再乏味了。
在古樓街道湖北社區(qū),家庭站站長商光東的樓下也是個有人氣的地方。
“今天我結(jié)合自己的故事和身邊人身邊事,用咱的老土話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家風家訓的重要性,效果不錯。”商光東說。他當天在樓下進行宣講,引得不少居民也自發(fā)前來分享自己家的家風家訓故事。
“先讓大家知道今天要聽什么,再通過講故事,激發(fā)聽眾興趣,然后聯(lián)系大家的切身實際,最后和大家一起討論。”說到和鄰居們嘮家常式的宣講,商光東頗有心得。他說,基層宣講就是要做居民的特殊“翻譯官”。
黨員干部的家庭站,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居民群眾的家庭站,豐富活躍文化生活;老年人的家庭站,傳遞家風家訓故事;青年人的家庭站,持續(xù)推進移風易俗……這是古樓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的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家庭站成員以“小喇叭”“小馬扎”“小廣場”“小舞臺”為載體,進小區(qū)、上廣場、入村口,變固定講臺為流動課堂,宣講內(nèi)容也變得接地氣。
古樓街道黨工委委員王圓圓介紹,下一步,古樓街道將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家庭站打造成為轄區(qū)百姓的幸福驛站,通過組織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惠民、志愿服務(wù)等豐富多彩的惠民活動,切實把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推動文明實踐觸角延伸至基層最末梢。
大眾報業(yè)·農(nóng)村大眾記者 陳茹通訊員 孫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