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nèi)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chǎn)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jīng)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文史頻道 > 正文
           

        季文子:克勤于邦 克儉于家

        2015-09-24 08:26:45  |  來源:大眾日報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11_11_0058.jpg

        □ 大眾日報記者 卞文超
          在蘭陵縣文峰山上,季文子廉政教育展館向今人展示了兩千多年前一位政治家的優(yōu)秀品質(zhì)——勤政,廉政,節(jié)儉,嚴于律己,敬德保民。
          季文子,即季孫行父,春秋時期魯國的正卿,公元前601年至公元前568年執(zhí)政,輔佐魯宣公、魯成公、魯襄公三代君主。他是中國歷史上勤政廉政的早期楷模。他去世后,魯襄公謚其號為文,歸葬的神峰山因此得名文峰山,又稱魯卿山、季子山。
          “季文子當時在魯國,是除了國君之外權(quán)力地位最高的人。”濟寧學院儒學與地域文化研究傳播中心副主任、教授劉振佳說。將其事跡還原至春秋風云,這位清官楷模的個性言行尤其顯得可貴。
            銳意改革
        三桓之一地位顯赫
          季文子出任魯國正卿,前后執(zhí)掌國政33年。他從周公姬姓,其身份的顯赫之處在于,他出身于魯國三桓家族,是三桓季氏早期首領(lǐng)。
          魯國的三桓起于魯莊公時代。魯莊公的父親魯桓公,有四個兒子,嫡長子繼承國君,即魯莊公,另外三子孟氏(亦稱仲氏)、叔孫氏、季氏三家封官為卿,后代皆形成了大家族。由于三家皆為魯桓公之后,所以被人們稱為“三桓”。
          魯國三大強勢家族中,季氏家族銳意改革,季文子所表現(xiàn)出的政治才能尤為杰出。
          由于連年的戰(zhàn)爭,使社會生產(chǎn)力受到很大破壞,舊有的生產(chǎn)關(guān)系和生產(chǎn)制度也受到?jīng)_擊。魯宣公任命季文子為魯國國相后,季文子進行了改革。
          公元前594年,他下令廢除“井田制”,實行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初稅畝”制度,對公私土地一律按畝征稅,即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須按畝交納土地稅。井田之外的私田,從此也開始納稅。
          這一改革是夏商周三代以來,首次承認私田的合法性。“初稅畝”的實行增加了財政收入,適應和促進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關(guān)系,標志著我國從奴隸制賦稅制向封建制賦稅制的轉(zhuǎn)化,大大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之后其他各國也紛紛效仿。
          推行“初稅畝”制度后不久,公元前590年,為了對付齊國的入侵,增強國力,季文子又進行了軍賦改革,即“作丘甲”,按地區(qū)征收軍賦,對私田也開始征收軍賦,從而增加了國家的軍賦收入。正因為季文子采取積極措施,提前加強防備,才阻止了齊國的入侵。
          第二年春,齊國派兵侵入魯國的北部邊境,季文子等率領(lǐng)軍隊與前來助戰(zhàn)的晉、衛(wèi)、曹等國軍隊會師于鞍地(今濟南市一帶)。聯(lián)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終于打敗了齊軍。
          在季文子執(zhí)掌魯國大政的幾十年間,這些措施無疑對魯國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大作用,也使魯國這個相對弱小的國家能夠穩(wěn)定地立足于激烈爭斗的諸侯之林。
            克儉于家
        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在文峰山的前半坡上,曾發(fā)現(xiàn)一塊半截石碑。碑刻無頭少尾,字跡模糊,依稀可見“克勤于邦,克儉于家”、“家無衣帛之妾,廄無食粟之馬,府無金玉”、“鞍之戰(zhàn)”等字樣。這塊石碑原是季文子祠堂前的石碑。
          和季文子有關(guān)的歷代歷史遺存,散見于蘭陵、費縣等地!顿M縣志·卷五·祀典》記載,曾建有季文子廟,并多次重修。季文子之所以被后世敬仰供奉,不僅因他的政治才能杰出,更是源于對其高尚品德的推崇。
          翻開史冊,《國語·魯語上》對季文子崇尚節(jié)儉的事跡有生動記載。
          季文子是貴族高官,有自己的封地費邑。但他的妻妾卻不穿綢緞衣裳,他家里的馬匹不喂粟米糧食,只用雜草糟糠作飼料,府上沒有黃金白玉作私財。這樣的生活方式,在當時的貴族階層幾乎“不可理喻”。
          孟獻子的兒子名叫仲孫它,問季文子:“你身為魯國上卿,可是你的婢妾不穿絲綢衣服,廄中的馬不吃用糧食做的上等精料,難道不怕國中百官恥笑你吝嗇嗎?難道不怕影響魯國的形象嗎?”
          季文子回答說:“我當然也愿意穿綢衣,給自家馬吃好的?墒,我看到國內(nèi)吃粗糧穿破衣的老百姓還很多,老百姓的父母兄弟吃粗飯穿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妾兒女卻過分講究飲食衣著,這不是做國相的人應該做的事情。”
          “且吾聞以德榮為國華,不聞以妾與馬。”季文子表明態(tài)度——“我只聽說,具有高尚品德才能為國家?guī)順s耀,沒聽說過炫耀自己的美妾良馬,會給國家爭光。”
          孟獻子聽說這件事后,對兒子十分生氣,將仲孫它幽禁了七天。
          受到管教的仲孫它改過前非,從此也節(jié)儉律己,妻子穿粗布,家里的馬也喂平常的雜草。季文子贊賞仲孫它能改過自新,說知錯能改的人就是明智的人。不久,任命仲孫它為魯國上大夫。
            敬德保民
        重視民意天命觀
          劉振佳教授點評,季文子克儉于家,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然吾觀國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惡者猶多矣,吾是以不敢。”
          身為官職人員,要能夠時時刻刻心系民眾,看到國人生活在食粗衣惡,自己不能不生出如許體恤情懷,而進行自我檢討和約束。
          具體分析季文子的歷史故事,可以發(fā)現(xiàn),他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廉政思想觀念,就在于他能夠遵奉西周以來“敬德保民”“為政以德”傳統(tǒng)思想。
          周公是商周政權(quán)輪替之際周國政治家群體中優(yōu)秀的一員,他的貢獻不僅在于創(chuàng)制“禮樂”,更在于他提出并自覺踐行“敬德保民”的偉大治國思想。
          周公的治國思想散見于《尚書》中的《大誥》《多士》《無逸》《立政》《康誥》等篇,這些文獻中頻繁出現(xiàn)的一個字就是“民”。
          在告誡奉命監(jiān)視殷地的衛(wèi)康叔的《康誥》中,周公要求衛(wèi)康叔“必求殷之賢人君子長者,問其先殷所以興、所以亡,而務愛民。”他要求衛(wèi)康叔像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樣保護百姓,使百姓康樂安定。他的兄長周武王在伐商的《泰誓》中也說:“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周公以商代滅亡和“三叔”(管叔、蔡叔、霍叔)等叛亂活動為鑒,特別重視通過禮樂來加強對王室貴族的政治道德教育、治術(shù)教育和勤政教育,強調(diào)“敬德保民”,“明德配天”,“明德慎刑”,“先教后誅”,“有孝有德”,“力農(nóng)毋逸”等,主張以政績考察、選任官吏,注重禮賢下士,尊重賢能之士,善待來者。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龔鵬程:來自臺灣的國學“夫子”
        下一篇:莫言:寫小說就是“胡編亂造”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jīng)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chǎn)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quán)聲明   |   網(wǎng)站簡介   |   網(wǎng)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lián)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