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一区二区精品性色,欧美v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台湾综合区国产精品

      1. 首頁    山東    國內    社會    教育    旅游    房產    娛樂    企訊    女人    財經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頁 > 文史頻道 > 正文
           

        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

        2018-06-23 12:50:28  |  來源:北青報  |  作者:  |  閱讀:次  字號: T   T
         
         

         作者:孫立川

          6月8日,著名老作家劉以鬯在香港去世,享年100歲。他被譽為香港“本土最重要的現代主義大師”,其作品奠定上世紀香港文學的價值與地位。昨天,香港各界人士參加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的劉老出殯儀式和追思會。本文作者孫立川先生為香港天地圖書總編輯,與劉老有幾十年的密切交往,相知較深,昨日追思會的掛幅“文燈不滅”就由他所撰,體現香港各界朋友對劉老先生的崇敬、緬懷。本版特刊發(fā)孫立川先生新近完成的“尋屋記”,以此表達我們對劉老的悼念之情。

          北角早就沒有《酒徒》所說的“霞飛路的情調”了

          1949年是中國當代史一個分水嶺式的紀年,大批上海商人、國民黨政要、電影家、作家及各式人等從水路、空路、陸路蜂擁而南來香港。而據港大學者鄭宏泰所撰《香港棉紡世家:識變、應變和求變》,很多上海的企業(yè)家、商業(yè)巨子并不是1948年以后才一窩蜂而來的,早在二戰(zhàn)結束之后不久,就有不少紡織家族巨賈已移師香港。當然,南來的文人也有不少,如梁羽生、金庸、饒宗頤等便是1948年前后來到香港的。一批左派文化人北上參加新中國建設去了,另一批文化人卻南下香港,如徐吁、曹聚仁、高旅、羅孚、金堯如、李輝英、曾敏之等,他們后來被文學研究家稱為“南來作家”,跟去臺灣的“渡海畫家”張大千、溥心畬一樣,頭上都烙著個出身于大陸的印記。

          劉以鬯先生生于上海,三十歲時移居香港,以當編輯及賣文為生。他來香港后出版的第一本短篇小說集是《天堂地獄》,整整過了十二年,他才又出版了長篇小說。這部小說1962年10月18日開始在《星島晚報》副刊上連載,一年之后才付梓出版!毒仆健肥撬某擅,可說是他的半自傳體的第一部長篇。

          筆者來香港之后,就住在北角的一個小房間中,覺得空氣常常是潮濕的,因而也常常想起劉先生在《酒徒》中所說的“潮濕的記憶,現實像膠水般黏在記憶中”的句子。他在第四章中以散文的筆調將他個人經歷過的時間及地方調色成一段個人的記憶,頗有點新感覺派的味道。

        我來說說(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上一篇:孔府里公爺小姐怎樣長大:要求十分嚴格
        下一篇:士風矯激:東漢士大夫政治
         
        0
         
         
         
         
        推薦資訊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增收
        共富車間助力群眾就業(yè)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業(yè) 多點發(fā)力點亮綠色經濟
        寧陽:持續(xù)壯大林果產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觀走訪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遠”實踐團參
        種下“牧草綠”,治愈“鹽堿白”
        種下“牧草綠”,治愈
         
        欄目最新
        欄目熱門
         
         
         
        版權聲明   |   網站簡介   |   網站導航   |   頻道招商   |   聯系方式   |   友情鏈接
        山東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