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立君:創(chuàng)作成就確實不高,我仍屬“文學貧困戶”。獲獎算是“雪中送炭”。對成就大的作家來說,獲獎則是“錦上添花”。獎項有對一個人文學成就進行判斷的作用,但本質是一種獎勵、激勵,更根本的判斷只能交給讀者、交給時間。
2017年底,將書稿交出后,便讓圍困我五六年的古典作品及研究著作為主的讀物各就各位,回到書櫥里。我希望自己盡快回到現實,并為它寫作。本來就在現實里,“回到現實”當然是針對寫作題材而言。對我來說,最不易落實的就是“創(chuàng)作計劃”。創(chuàng)作方向及規(guī)劃是有的,為避免將來面對不能落實的難堪,就不具體說了吧。
記者:獲魯獎是否會影響您的生活?
夏立君:獲獎后,能感受到讓時間碎片化的因素比從前多了些。不過不要緊。如從前就喜熱鬧,不會有《時間的壓力》;完成了《時間的壓力》,抗熱鬧能力應更強。再說,一介書生,亦不會有多少熱鬧。獲獎的熱鬧,一陣風而已。獲獎不會影響我的生活,但對寫作心態(tài)不能沒影響。我還是那個我,但今后發(fā)表出版作品都不會太難了。若因此沾沾自喜,降低要求,獲獎就絕對成有害無益之事了。今后的時間里,會另有一種特別的“壓力”———應當寫出更好的作品,對得住魯迅精神,對得住這個獎,也對得住自己為文學所經受的磨難。
獲獎得到的只能是一點虛名。人生的意義價值不會在這里產生。從屈原、司馬遷到魯迅,他們皆因具有樸素真誠的心靈,關聯(lián)廣大的人格,才能創(chuàng)造出打上自己印記的文化時空。與他們相比,我如草如塵,無半點不謙卑的理由。 12/13 首頁 上一頁 10 11 12 1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