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人類有很多陋習,比如貪欲、嗔恨、嫉妒、貪污等,如果通通去掉,很困難。貪官存在,人性就是貪,大小有不同。佛教有很好的方法來對治,就是布施、舍得。”
現(xiàn)實生活中,不斷有突破道德底線的事情發(fā)生,比如食品安全問題,假奶粉、瘦肉精,引起社會恐慌。
星云大師說:“很多人為了賺取利益造假,用種種手段偷工減料,良心喪盡,道德不彰,都是教育的問題。所以需要宣傳佛教,遵守五戒,不能殺人,不能偷盜,不能騙人。”
“而那些造假的人,哪一個能長遠?那些賭博的人,哪一個靠贏錢發(fā)財了?哪一個強盜享受了財富?等到他受報應(yīng)的時候,才知道害怕。所以說‘菩薩畏因’,菩薩知道壞事不能做;‘眾生畏果’,凡夫到了受報應(yīng)的時候,唉呀,不得了了,悔不當初。”他說。
“誠”是“言”加“成”,“信”是“人”加“言”。他說,這說明人言可信才能成功,不要妄語,不要說謊。“像我87歲了,做和尚75年,當然不是很好做,很辛苦。但當初我答應(yīng)了師父要出家,就不能退票;我答應(yīng)了住持要看好寺廟,就一定要守信啊。誠信,不在言語多少,而是要做到。”
佛光山所有人都是義工
星云大師1967年在臺灣創(chuàng)建佛光山,至今,臺灣已有100余處寺院,1000多個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全世界有500萬左右在家的信徒。
管理這么多人、這么大的佛光山,星云大師的方法就是:“我不管,也不問,我不要他們匯報,也不看賬目。”他告訴弟子們,佛光山的賬簿掛在墻上,要用“因果”的筆來記賬,用正直的心來理財。佛光山管賬理財?shù)亩噙_百人,但在金錢上從無差錯。信眾捐給佛光山的錢財,指定是用來買水果供佛的,不會被挪用購買飲食;指定是用來作為僧眾道糧的,不會被挪用作為建筑款項;指定是用來添置車輛的,不會被挪用裁制僧服僧鞋。
“我們基本上也沒有像社會上的階級、做官、管理,甚至也沒有基金,我們有錢都捐到外面的社會上去,辦教育、文化事業(yè),和救濟社會。所有的人都是義工,沒有薪水,不存錢,沒有說一個月要有多少待遇。因為沒有錢,就沒有麻煩,一般人有了錢就想著開店,賺更多的錢。”星云大師說。
佛光山最多的一天接待了十幾萬信眾,暑期每日有三四萬的游客。這里像個小聯(lián)合國,花園里鋤草的園丁、端菜洗碗的服務(wù)生、負責接送的汽車司機來自世界各地,他們利用休息日來義務(wù)勞動。所有場館對來這里的人免費開放,中西餐管他們吃飽。“也不給旅行社提成,所以導游不會故意帶游客來。”
弟子們有時會和星云大師爭論:“師父,我們?nèi)疾皇召M,沒有錢了怎么辦?”會計有時也會找到星云大師:“都沒有錢了,您還要請這么多人來?還要辦這么大的活動?”每一次,星云大師都淡定地說:“有佛法就有辦法。”
佛光山曾經(jīng)舉辦了水果節(jié),賣荔枝;還搞了佛化婚禮堂,辦婚禮。這些不違背教義嗎?
星云大師坦然地說,辦水果節(jié),是因為看到當?shù)卮迕裥燎诟N的荔枝,沒有尋找到銷路。“我這里既然有十方來客,為什么不義務(wù)來幫助他們營銷?”佛光山每年春節(jié)也舉行平安燈會,美麗而熱鬧。
“我辦學校,都不收學費、也不收雜費,學生來我負擔也很吃力。不過我總能找到辦法。從我的學校畢業(yè)出去的已經(jīng)有好幾萬人了,他們現(xiàn)在回饋我,F(xiàn)在我要建小學了,我要做什么,他們要回來捐點錢,給學生捐點獎學金。我覺得這樣子就是知恩圖報。”星云大師說。
星云大師辦的大學倡導體育,青年信徒很多。他認為,佛教不光是老人的宗教,它應(yīng)該是朝氣蓬勃的,青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佛光山大力提倡“三好運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對青年很有幫助。青年很活躍,在世界各地,每年都辦很多場活動,在臺灣有時一個活動就是幾萬人。
“敢于承擔,你就是佛”
佛經(jīng)里有段故事,信徒問禪師:“什么是佛?”禪師思索后答道:“你就是佛啊!”信徒驚疑地大叫:“我是佛,我怎么不知道呢?”禪師說:“因為你不敢承擔!”
回想這一生,星云大師說他受益于“我是佛”這三個字。“初入佛門時,我想的是做好一個佛教徒,所以認真課誦,嚴守凈戒。后來想想這樣還不夠,應(yīng)該要擔當佛陀的使者、佛教的法師,將真理傳播給人,所以認真研究佛經(jīng),隨喜說法;再過一些時候,覺得做法師也不夠,應(yīng)該進一步做菩薩,努力行人之所不能行,忍人之所不能忍。有一天,突然想:我豈止想做菩薩,為什么不承擔我是佛這一點呢?我應(yīng)該行佛所行、為佛所為才對啊!這樣一想,忽然間心里開朗了。”
也正是“我是佛”的這份承擔,讓他挨過困難歲月。在星云大師剛到臺灣時,佛教徒在臺灣無論布教、出訪都備受限制,經(jīng)常被人盤查,許多同道紛紛轉(zhuǎn)信他教,也有人勸他另投他教。大師腦海閃現(xiàn)這句話,“我是佛,怎么可以去信別教呢?”在當年復雜環(huán)境下,冒著被抓坐牢的危險,星云大師將佛教在臺灣弘揚開來。
星云大師說自己是出生在揚州的“窮小子”,沒有讀過書。但現(xiàn)在,大師為臨濟正宗第48代傳人,在全世界有300座寺院,數(shù)百萬信眾。大師雖未上過學,但誰又能說他沒有智慧?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